第(3/3)页 “我就是个陕省下乡的知青,哪里有太多故事去讲。” “最近这段时间,我经常在燕京车站附近转,看到回来的知青,就上去攀谈。” “一半靠想象,一半靠询问,才能写出这么多小说。” …… “说起来我还要谢谢您,改天请您吃大白兔奶糖。” 林爱民‘诚意满满’。 他也不怕别人去查,因为最近离开双井街道,的确按照刚刚所说去做了。 和人交谈,甚至拿出本子记载,都是为写小说做准备。 小说不是纪实文学,本就有虚构,再有这样的素材积累铺垫,谁都无法质疑。 章徳凝也是信了的,不过她还是没好气道:“你真要念着我的好,以后优先给姐供稿子。” “当然!” 林爱民满口应承。 千字7元的稿酬,《燕京文艺》给了顶格,他当然不会拒绝。 章徳凝满意他的态度,进一步示好:“你还有什么要求?《燕京文艺》会尽量满足。” “还真有。” 林爱民腼腆一笑:“德凝姐能帮我弄张车票吗?” 他说的不是火车票、汽车票那种票,是拥有购买自行车资格的车票。 “自行车是紧俏物资。” 章徳凝稍稍沉吟,告诉林爱民实情:“估计要拿钱买,大概需要四五十元。” “没问题。” 林爱民点点头,拿出刚到手的稿酬,递给章徳凝:“拜托姐了。” ‘德凝’二字没了,他这是刻意拉近关系啊。 明知这家伙是有求自己,所以表现得亲昵,章徳凝依旧很受用。 谁不想有个写作天赋如林爱民这样恐怖的‘弟弟’呢? 她接下来告诉林爱民,陈思崇对他另外两篇小说投稿选择的建议。 “谢谢陈组长,谢谢姐!” 林爱民嘴上跟抹了蜜似的,笑呵呵道:“姐这里有空白信封吗?我现在就寄出去。” 好小子! 当《燕京文艺》是自己家了。 正合她意! 章徳凝不但提供了信封,还附赠两张邮票。 林爱民也没避着她,两篇小说的投递杂志名称一目了然。 第三篇小说投的是这家? 章德凝暗暗点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