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路上,周梦渊都在为自己顺利逃脱狼鸣镇在心里庆幸,为欺骗了丝丝而闷闷不乐,不觉行至魔剑山北麓。 因为山高峻峭,北面很少有日照,峰上积雪几乎是长年不化,阴森苍茫,寒气袭人。 此山位于华夏和突国交界之处,基本东西走向,分割南北气候,横穿数百里,衔接诸山,跨越黄河,各山峰均有其名。最为险峻大山之巅,名曰“魔剑山”。 此刻,马儿步子很慢,周梦渊正举首眺望,回忆着儿时学堂里先生讲过的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华、突两国为了争夺此山,连年开战,双方伤亡巨大,物尽粮绝,民不聊生。 此事,惊动了各路神仙,他们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山顶,探讨商议,最终决定,以魔剑山绝顶为界,北面属于突国,南面划给华夏,并做法加持仙剑一把,剑刃根部,一面刻着“日”字,一面刻着“月”字。日为火,为阳,对着南边;月为水,为阴,面向北方,旨在平衡阴阳,扶持弱者,抑制亢乘,达到地理风水之宏观统一,提醒人们安分守己,善待生命,竖剑于峰顶最高处,以示庄严,故而得名。 于每年节气交换,即:冬至最短一天,夏至最长一天正午时刻,日月魔剑便会神奇发光,百里可见。因为阴阳有别,日字一边是火光,即红光;月字一边为水光,即白光。 红白两光,自剑身发出,穿过石缝,耀眼而且清晰地升腾,围绕着剑柄,相互映衬、交错,最终化作五彩如意祥云升腾。 每年这两个时日,附近人们都会弃做停事,翘首观望,然后,各种猜测,各种议论,故给日月仙剑冠以“魔”名。 果然,于百年间,两国战事停止,和平往来,国家稳步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至后来,虽然无有大的战事,但小的打打杀杀越来越多,人们猜测是那魔剑功力减弱了。 周梦渊心想,至此不易,若能登上山巅,看一眼那魔剑,揭开神奇密码多好。 “少年!少年!” 一个男子铿锵声音传来,打断了周梦渊思忖。 朝着声音来处瞧去,见是一位僧袍烂娄的僧人。 那僧人,身材高大,精神矍铄,年逾花甲却眉清目秀面色红润。背着木架行囊,怀抱一叠竹板经书,看起来很吃力的样子,大概是行路时间太长,腹内缺食欠水了。 周梦渊赶紧过去,礼拜后说道:“师傅,空山旷谷,您怎么会独身在此?” “阿弥陀佛!贫僧四处传经讲佛,四海为家,走到哪里都不足为奇。”僧人一脸平静,语速铿锵而缓慢。 “来。我帮您放下东西,这里有吃的,请师傅稍憩片刻。” 僧人微微摇了摇头,垂下眼皮说:“这,不是东西,是经卷,是净化灵魂劝化世人向善的真谛贤文。” “呵呵。弟子口误!才疏学浅。望师傅包涵。” 周梦渊赶紧解释,拿来吃的,于一巨石,两人平行而坐。 “师傅,您顶风冒雪夜无宿处,沿门化缘,四处讲佛,有无感觉到体乏心累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