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永显帝擦掉嘴角血迹,缓缓挪回床头靠着,脸上铁青一片,眸子半眯迸出丝丝缕缕的冰锐精光,痛苦又狠绝。 寝殿外,福万全用眼神凌迟了小德子千百遍,最终还是如小德子一般,彻底没了生气。 他就想不明白,眼瞅着太子夫妇就要熬出头,怎就偏生摊上这么一桩毁天灭地的父辈冤孽? 盏茶过后。 门被推开,小全子见到垂头丧气靠在门框上的二人,不由一惊,蹑手蹑脚跑到福万全身边,不待开口询问,便见福万全不耐轻喝,“又是何事?!” 小全子赶忙垂下了头,小声应,“启禀公公,太子妃领着于夫人在殿外候着,说是于夫人有紧要之事面禀圣上。” 于夫人? 这不是送死送到断头台上? 福万全眉头一皱,挥手,“去去去,回了太子妃,皇上今日累了,请她先回!” 小全子纳闷,瞅了瞅他,应声往外出。 才走没几步,便见福万全脚底生风似的从他身边跑过,佛尘扬起,扫了他一脸。 福万全跑到殿外,果然见于丹青和于夫人站在台阶上。 “福公公?”于丹青见到福万全,微讶。 福万全驻足,点头哈腰行了礼,顺便不动声色的将于丹青打量了一番,凑近她低语,“娘娘可是为了长公主之事而来?请恕奴才多句嘴,皇上刚刚知晓此事,正在气头上,不若,您改日再来?” 于丹青淡然一笑,朝他点了下头,“多谢公公美意。不过,我今日正是为此而来,还请公公代为通禀一声。” 福万全眨了眨眼,仔细观望着她,半晌,点点头,自己先进了殿。 不多时,福万全皱着眉出来,对于丹青摇了摇头,把她俩请进了寝殿。 寝殿内,永显帝端坐在宝座上,面色阴沉,气色也差,待于丹青二人行了礼,也不喊她们起来,直接寒声问,“有何紧要之事?” 殿内气压随之冷沉下来。 于夫人到底没经历过多少大场面,当即便吓得身抖如筛糠,哆嗦着嘴唇凑不出一句话来,“回回皇上,民,民妇有有——” “你来说。”永显帝冷目略过她,落在淡然垂首的于丹青身上。 于丹青抬头看了他一眼,颔首应是,“回禀父皇,昨日在永寿园,儿臣收到一封署名为侨姑姑的密信,密信有言,长公主乃家父与一流浪孤女所生。” 永显帝瞳孔微缩,“朕记得,她当日一再坚称,楚静乃其兄嫂唯一血脉。” 于丹青点头,“信函署时为腊月二十九,即是她来此之前所写,笔迹潦乱,墨滴四洒,儿臣猜想她写此信时定是纠结万分。之所以在御前坚称长公主乃其兄嫂之女,是觉得流浪孤女野生之女不好听,怕母后责难,才谎称其兄嫂亲生。她深知自己罪不可赦,害怕她走后长公主沦为孤女,受人欺凌,愧对当初她对那个女子的承诺,这才提前赶了一封密信请人转交给儿臣,并请求儿臣替她保守这个秘密,暗中照拂家姐。” 永显帝眯起眼打量她许久,面色渐缓,“信函何在?” 于丹青伸手进袖里,顿了顿,尴尬望着他,“儿臣一直仔细收在袖里,今晨换了衣裳,信函落在府里了。” 永显帝冷哼,“你且说说,信函大致内容。” 于丹青颔首,又将于文正与那孤女的故事仔细说了一遍。 永显帝听罢,接连冷哼数声,意味深长的盯着她,“以前的你,莫不是写话本子营生?” 于丹青讪讪囧笑,“儿臣不懂父皇在说什——” 她突然呼吸一窒,瞠目结舌瞪着永显帝,剩下的话全部梗在了喉咙。 他说的是“以前的你”,而非“你以前”,还说了“营生”,于府嫡出小姐何须靠什么营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