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妈?!” 屋子里朱晽第一个跟方珍打招呼,话里透着不甘心:“我真的好好学习了,您没必要搞突然袭击。” 她想多了,以为方珍特地来监督自己。 “方阿姨!” 林爱民也在旁边解释:“晽晽的确很努力。” “那我就放心了。” 方珍满脸欣慰,也没有迟疑,直奔主题:“我回来不是看你们的学习,而是要告诉爱民你一个好消息。” “杨匠先生写了六篇回忆干部学校生活的散文,其中一篇和爱民你的《凿井记劳》很相似。” …… 她说了范镛的计划。 “杨匠先生?!” 朱晽和林若兰都懵了。 要说论及现在杨匠的散文,其实并没有那么出名。 她最为人称道的,其实是钱中书夫人的身份,以及《堂吉诃德》作品的翻译者,为外界关注。 尤其就是在今年6月份,石榴花国的国王胡安卡洛斯带着王后,一起到华国来访问。 当时华国一方把杨匠翻译出版的华文版《堂吉诃德》作为一个礼品,送给石榴花国的国王。 当时国宴上专门把杨匠请过来,向胡安卡洛斯介绍。 小说来见证两国的友谊,可见杨匠先生的作用。 朱晽和林若兰都看过《堂吉诃德》,也听方珍讲过小说翻译背后的故事。 杨匠不会石榴花国的语言,是47岁时从头开始学的,足足耗费20年时间完成。 这也是方珍在勉励女儿。 杨匠47岁都能有所成就,你才25岁,有什么资格放弃? 现在传说照进现实,和两人关系亲密的林爱民,居然能和杨匠先生同时刊登散文,她们自然觉得与有荣焉。 “还有……” 方珍又提到有人去蛊惑钱中书针对林爱民,又被杨匠拒绝的事情,提醒女婿:“你应该感谢人家的。” “方阿姨说得对!” 林爱民点点头:“我听您的安排。” 本来《凿井记劳》就是来自杨匠,他哪里好意思拒绝。 方珍虽然没有明说,看她急吼吼回来告诉这个消息,就知道立场了。 林爱民顺水推舟,还能讨丈母娘欢心,何乐而不为? “要听我的?自然是答应了。” 方珍很满意林爱民的态度,雷厉风行道。 钱中书在社科这块的地位很高,否则那些人也不会妄想着要他出面了。 林爱民和他有了牵扯,再有艾晴护持,谁还能说三道四?! 于是她打电话给了范镛。 范镛得到确认的消息,又通知了钱中书和杨匠,就要拍电报到港岛。 嘟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