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他们夫妻俩的声誉,证明杨匠是早就写了的,外人也不会怀疑。 但没必要! 再写一篇就是了,他相信妻子的实力。 “为何要写?” 杨匠笑着摇摇头:“特立独行的不止你和林爱民,我也要来一次。” “就是这六篇,标题都不用改。” 她语调激昂:“难道会有人怀疑我吗?” 钱中书释然。 也是! 他的妻子也是个不俗的! 《六记》散文早就定稿,那就不要再拼凑了。 “你打算发表到哪里?” 钱中书随口问了一句,很快醒悟:“《广角镜》!” “你也懂我!” 杨匠握住他的手,声调温婉,却透着坚决:“林爱民能发表,我们也能。” “咱们去找范镛!” 钱中书来了兴致:“免得那些苍蝇再来嗡嗡叫。” “呵!” 杨匠脸上露出微笑。 也只有她的丈夫能这样评价那些人。 嗡嗡嗡! 除了会阻碍前进,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两人到了国文出版社,很快就见到了范镛。 “《六记》?” 范镛翻看了稿子,啧啧感慨:“杨匠先生的文字还是那么洗练朴素。” “不过……” 他点了点那篇《凿井记劳》,语调凝重:“和林爱民的太相似了。” “为何不再写一篇呢?” 范镛看向杨匠,提出疑问。 和林爱民的那篇散文有七成相似,一旦发表,肯定会引起争议。 他相信杨匠。 其他了解这对儿夫妻的人,也会相信杨匠。 但那些读者呢? 还有不乏有挑刺、心怀恶意的人! “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钱中书面色严肃,替妻子解释。 范镛点了点头。 钱中书提到的是南北朝王子猷的故事。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文学创作讲究一个灵感喷发,讲究一个随心所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