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什么?两湖堤坝突然垮塌,洪水泛滥!!” 文帝捏紧了拳头。 所有灾害之中,唯有洪灾危害最大。 因为它来得快,来得急,让人无法提防。 往年的洪灾,往往都要死伤不少百姓。 房屋,良田,牲畜也全都会被冲毁。 若是运气不好,洪灾之后往往还会接着旱灾。 一两年之内,百姓都要吃不饱肚子。 若是再严重些,还有可能会引发瘟疫。 到时候民不聊生,遍地骷髅,他这个皇帝也就坐不安稳。 一个处置不好,朝廷中那些心怀不轨的势力就会趁机冒头,将他好不容易才平复的朝堂弄个翻天覆地。 何况这还是两湖地区。 整个大景一半的粮食都要从这里出,未来这一年,只怕都要很艰难了。 文帝怎么会不忧心? 他烦躁地摆了摆手,不想再听来人絮絮叨叨地禀报,急急地将那道折子打开,一目十行地看下去。 渐渐地,他原本拧紧的眉头松开了,脸色也变得平静不少。 到最后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真不愧是朕的好臂膀。朕早就说过,沈爱卿文武双全,乃是我大景中流砥柱。果然....哈哈哈...” 原本众太监已经做好挨骂的准备,连大总管太监李琦也忐忑不安。 岂料峰回路转,文帝竟开怀大笑了。 “好啊!来人,传户部侍郎进宫,朕要与他商议赈灾事宜!” “是。”李琦帝欣喜地应着,让人去传旨去了。 见文帝还在饶有兴致地看着那折子,李琦不禁有些好奇。 “陛下,宁国侯不是去两湖地区查水匪的案子了吗?怎么跟洪灾的事儿扯上关系了。” 文帝呵呵一笑。 “要不怎么说沈爱卿着实不凡呢!他这一个人足够办十个人的事!” 说这话,文帝将折子收起来放到了一边,依旧是满面笑容。 “幸亏他这次是去了两湖地区,要不然这次洪灾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你知道吗,那小子不知什么时候有了未卜先知的本事。居然在洪灾发生的前一天,便让百姓转移,还将粮库都转移到安全之地。” “只是那堤坝年久失修,没有加固成功,要不然....朕连赈灾也免了。” 李琦很应景地瞪圆了眼睛。 “竟有此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