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毛遂肃声低喝:“武安君!” “不得无礼!” 毛遂很清楚李牧的性子有多硬,毛遂更清楚李牧之于代国而言有多重要。 在代国形势已经颇为艰难的情况下,毛遂着实不愿见李牧这员大将再因他那顽石一般的性格而惹怒了代王嘉,致使代国自断一臂! 代王嘉挥挥手制止了毛遂,双眼坦然的迎向李牧发问:“什么为什么?” 李牧上前一步,手指代地方向悲声质问:“为什么不救代地!” “代地儿郎先伐胡又攻秦,为大代浴血奋战出力良多。” “代国社稷之所以能立,皆是因代地儿郎在出生入死!” “因代秦之战,地龙翻身于代,致使万民没于黄泉,良田尽毁,黎庶流离失所,民皆无食。” 李牧又上前一步,愤怒又悲哀的高呼:“他们为大代流过血!他们为大代流过汗!他们代大代受了天罚!” “我大代焉能再让他们流泪不留后!” “焉能坐视他们易子相食!” “大王!”李牧再度上前一步,一路行来的悲戚尽数化作咆哮:“您焉能如此残忍!” “您为什么对代地惨状无动于衷!!!” 毛遂心头轻叹。 身为相邦,毛遂比李牧更清楚代地的惨状。 李牧看到的那些惨状才哪儿到哪儿?真实的代地远比李牧所见更加惨烈! 毛遂心中也有不忍,可毛遂又有什么办法! 面对李牧的怒斥,代王嘉轻声一叹:“代地之状,寡人亦知。” “寡人承认,寡人只派遣官吏往代安民,却不曾派遣粮草赈济代地万民。” “寡人知道寡人此举很残忍,必会致使我大代失代地民心,更愧对代地万民对我大代的一片真心!” 代王嘉这果断又诚恳的认错打了李牧一个措手不及。 大王认错了? 以本君骂过两代赵王一代赵王后的经验看来,大王理应暴怒,而后本君与大王大吵怒斥,最终不欢而散才是。 结果大王却认错了?! 趁着李牧懵逼的间隙,代王嘉继续开口:“然!” “武安君当知,我大代虽立国于代,却不止有代。” “相邦,将今岁税粮之簿交于武安君。” 毛遂拿起税粮汇总走到李牧面前,叹息道:“武安君见代惨状后心头悲戚,难道本相心头无悲乎?难道大王心头无悲乎?” “然,代着实已无力也!” 李牧迅速接过竹简扫视而观。 见今年代国的总税粮仅有一百七十三万石,李牧心头一酸,但怒火却丝毫未减,直接将竹简扔回给毛遂,目视代王嘉道:“今岁代地地龙翻身,上谷、渔阳二郡周边又累战不休、难以耕作。” “今岁代得税粮少之事,臣早有所料。” “然!我大代之所以于地龙翻身于代之后继续向外征战,便是为夺回可供就食之粮。” “今我大代已夺燕之故都、大仓三座,仅臣所知得粮便有二百余万石。” “大王为何却不愿将这些战利之粮运往代地?” 别给本君看这劳什子记录。 本君亲自为国家夺回了二百余万石粮食,本君知道国家有粮! 代王嘉的目光依旧坦然:“秦长安君言说,今岁代地大旱、近乎于颗粒无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