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嬴成蟜自始至终只是希望能借这次对话将他的思想传递给旁侧那些考生,并借他们之口将嬴成蟜的思想传向更远的远方。 现在,伏胜等人的利用价值已被榨干,该送他们去上路了。 看着嬴成蟜手中木牌,伏胜心头怒火已不可遏! 第一次!这是伏胜生平第一次被人主动送客!且还不是被送出府门,而是被驱逐出境!是可忍,孰不可忍! 伏胜一把抓过路引,冷声道:“待到他日长安君身死沙场、秦国社稷崩塌,万望长安君还能铭记今日嚣张跋扈之言,勿忘长安君之于秦之过也!” “走!” 伏胜转身,率一众弟子同道阔步离去。 嬴成蟜的目光又转向孔鲋等人:“二三子不同往乎?” 孔鲋心中轻叹,摇了摇头道:“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孔某之母尚在,孔某自当侍奉膝下,不便远走,亦不会出仕于秦。” “然!若有弟子愿出仕于秦,孔某亦不做阻拦。” 孔鲋很清楚代、燕、赵三国根本没有胜算可言,身为孔府嫡传后裔,孔鲋不可能主动走向黑暗的未来。 所以即便嬴成蟜今日之言可谓羞辱,孔鲋还是打着孝道的旗号忍了下来,并开始为未来谋划。 眼神示意之下,叔孙通等数名弟子当即出列拱手:“吾以为,长安君此言有理!” “吾亦不愿见生民受苦、黎庶流离。” “唯愿助长安君、助大秦竟不世之功!” 嬴成蟜心头有些失望,但出于朝廷求才形象的考虑,还是笑而颔首道:“二三子愿臂助大秦,本君心甚慰之!” “此次分科举士之试已毕,但下一次分科举士之试却并不遥远。” “二三子当好生熟读《秦律》以作准备。” “本君期待能与二三子于朝堂之中互称同僚的那一天!” 叔孙通等儒生不由得有些失望。 曾经的他们只要说想出仕,立马就有都大夫一级的人物亲自来请。 现今大秦更缺官吏,理应愈发礼遇他们才是。 但今日,即便他们是孔鲋的弟子也无法得到丝毫优待,非但无法直接进入大秦朝堂为官,甚至还要静静等待不知何时才会开启的下一次分科举士之试! 心中有些不喜,但为了前途,儒生们还是齐齐拱手:“遵长安君教!” 嬴成蟜颔首示意后,便不再理会孔鲋等大儒,目光重又转向一众考生,朗声开口:“放榜!阅名!” “所有榜上有名之学子,旬日之后与本君共同启程。” “往咸阳,参复试,定官职!” 听得嬴成蟜这话,早就忍了许久的考生们终于再也安耐不住,纷纷冲向金榜,惊喜高呼: “曹兄!吾也中了!丁榜第二十六!哈哈哈!你我可同往咸阳矣!” “吾名何在?诸位可曾见得吾名?吾……呜呜呜~无法共襄盛举、共创大同也!” “归家之后,吾等可结伴读书,待到明岁吾等必当一同上榜,今之天下乃是大变之天下,又幸得长安君不吝出身选人才,正是你我这般人成为诸子之良机,无论如何,必须要抓住啊!” 考生们推搡着、拥挤着簇拥在金榜面前,甚至将孔鲋推出好远。 在弟子们的帮扶下站稳身子,孔鲋看着那些疯狂的考生,又转眼看向矗立在故齐王城内的长安书店,目光一阵恍惚。 他似是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落幕,也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启航,但他却没能看到属于孔府的位置。 孔鲋失神的轻声喃喃:“吾等当何去何从?” “吾等的子孙后代又当何去何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