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除却几次阵前答话之外,本公子与代武安君不曾见面谈话,亦不曾有任何书信往来。” “虽然本公子早已有心请代武安君入秦,然代武安君却没有丝毫回应,实乃忠义之臣。” “代王若是仍有不信,大可随时来问本公子。” “希望能以此告挽回本公子之错!” “二三子以为可否?” 若是李鲜读过《龙图耳录》,李鲜此刻绝对会跳着脚怒斥: 此不为此地无银三百两乎! 如果你真的没有游说过李牧,如果李牧确实无心投秦,你又何必明告天下? 这也就罢了,李牧笑言一句离间计也就过去了。 真正可怕的是,嬴成蟜在明告之前还先征求了李牧三个儿子的意见! 李牧膝下一共也就只有这三个孩子而已,当这三个孩子意见统一的去做一件事,即便无法左右李牧的决定,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干涉李牧的判断。 嬴成蟜此告一出,就算是代王嘉真没怀疑李牧,心里也得多几个嘀咕。 寡人在武安君眼中究竟是何等心胸狭隘、刻薄寡恩的形象,以至于武安君之子竟是需要请敌国大将用明告天下的方式来表达武安君的忠诚! 既然武安君以为寡人心胸狭隘、刻薄寡恩,又备受秦王并秦长安君的欣赏和看重,更是许以武安君封君之诺、领军之权。 武安君果真不会背叛寡人吗! 但李鲜确实没读过清朝时期才成书的《龙图耳录》。 常年随于李牧左右的李鲜也对将领有了思维定式,觉得所有大将军都是如李牧、司马尚等代军将领一般耿直的儿郎,万万想不到嬴成蟜诚恳的表情下竟会再藏一枚毒丸! 所以李鲜思虑片刻后竟是有些感激的拱手高呼:“拜谢秦长安君!” 秦长安君人还怪好嘞! 见李鲜都首肯了,马服兑等一众代军将领也便齐齐拱手:“拜谢秦长安君!” 嬴成蟜赶忙拱手还礼:“诸位无须如此,这不过是本公子在弥补过错而已。” “本公子贪杯过甚,还当劳赵郎中将代本公子草拟明告。” “为免本公子再因醉酒而说出伤害旁人之言,本公子定个规矩。” “今日你我只谈风花雪月、老友重逢,不谈两国邦交、沙场征伐。” “何如?” 李鲜已经想走了。 他真怕自己再待一会儿,代王嘉就要和李牧打起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