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燕柳喃喃着说出了燕王喜的心声:“天下大势变化的竟如此之快?!” 燕王喜和不少燕军将领都下意识的颔首附和。 他们很难想象,栗恪所说的这一切竟然都发生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内! 接连不断又一件比一件更重大的消息冲击的燕国君臣们愤怒的情绪都不连贯了! 足足十余息后,燕安才终于找回语言能力,打破了这诡异的沉默。 “虽然天下大势陡变,但好在与我大燕并无甚干系。” 燕安颇有些庆幸的说:“虽然齐王无胆、代王无耻,但代王未曾令代武安君在夺取齐军之后便立刻转攻我军。” “反倒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选择引兵攻秦,更是主动撕毁了与我大燕之盟。” “如此一来,我大燕已无须再助代攻秦,秦国之矛头亦必会直指代军!” “我大燕当可坐视鹬蚌相争而收渔翁之利也!” “于我大燕而言,这反倒是一件喜事啊!” 听着燕安的话,一众燕将也都回过神来。 对啊! 如此一来,天下局势不就又恢复到燕国最期待的剧本了吗? 代国拉着齐军将士去和秦国拼死血战,最终两败俱伤,而战败的那一方更是会无比虚弱。 始终保存实力的燕国便可突然发兵,猛攻战败方那条瘸腿,轻取胜利! 虽然燕国每一次踹战败方的那条瘸腿的结果都是自己摔个踉跄。 但,这已是最有利于燕国的局面,而且没准此战燕国就能胜呢! 一众燕将齐齐拱手而呼:“末将为大王贺!” 然而燕王喜却没有群臣这般乐观,反倒是眉头微皱道:“寡人坦言,即便我大燕锐士悍勇、大燕臣民上下一心,但依旧与秦国有着较大的差距。” “秦、燕、代三国孰强孰弱,代王不会不知。” “此次燕、代、齐三国合盟,便是因秦国过于强大,燕、代、齐三国必须拼尽一切遏制秦国扩张之势,为三国留存生路。” “今代国遭逢地龙翻身,国中粮草必定不丰。” “齐国已请降,不可能再为代国提供粮草。” “既然代国有心攻秦,为何又要选择撕毁燕、代之盟,不告我军而私携齐军继续攻秦?” “代王果真只是为与寡人争夺齐国兵马,故而背弃盟约、失我燕军臂助、无我大燕借粮乎?” 燕王喜越寻思越觉得逻辑乱乱的。 代王因地龙翻身于代所以选择赌上一切猛攻秦,然后呢? 我大燕又没拦着你!!! 寡人非但亲自率领燕军前来臂助,还有可能借出粮草以维持大军运转。 寡人碍着你代军什么事了,非要不告而别、撕毁盟约自去攻秦? 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担心寡人与代国争夺那六十万齐军吗?! 额……是,寡人承认寡人对那六十万齐军非常心动。 但再怎么心动,寡人巧取豪夺那六十万齐军也是战后的事了,此战过后这六十万齐军还能剩下多少都是个未知数呢,他们归属于哪国真的重要吗? 额……是,寡人承认寡人可能等不到战后才去游说那六十万齐军,也可能拉上六十万齐军就跑,并立刻与秦国签署停战协议,带着这六十万青壮好生休养生息以求他日再战…… 嗯~~~逻辑突然就通顺了呢! 燕王喜酸溜溜的叹道:“六十万大军!” “那可是六十万大军啊!” “得此大军,确实是会令人平添底气,更生傲慢!” “若是寡人能再握六十万大军,寡人亦敢转攻秦国!” 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