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后他在徐弘基身旁耳语了几句。 徐弘基听完之后面色沉重,犹豫了一阵说道:“此事可有把握?” 朱国弼说道:“苏州的商人们早就准备好了,万无一失。” 徐弘基说道:“你可别忘了,那些徽商也是支持李献忠的,他们应当不会袖手旁观!” 朱国弼笑着说道:“徽商的银子确实不少,不过这次拼的是粮食,光有银子可不行。又无需我们直接出手,只要配合他们一下就行了。” 徐弘基最后淡淡的说了一句:“事情务必做干净,千万不要让人抓到把柄!” 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一路经过吴江、苏州、昆山等地汇入黄埔江入海。 这里苏州的黄金水道,大批货物通过吴淞江流转到吴淞口最终运送到崇明岛,卖给东琉球公司。 同时也是太湖地区一条重要的泄洪通道。 每当暴雨时节,吴淞江也承担着将上游太湖地区多余水量带到东海的任务。 4月江南已经进入了雨季,接连几天的暴雨使得苏州周围的太湖水系水位高涨。 而此时吴淞江的河道边却是人头传动,不少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百姓正拿着锄头在附近待命。 吴江的大商人沈正宗同苏州城最大的粮商席启明、绸缎商刘文清等人正在焦急的眺望远方。 终于一个衙役顶着暴雨来到了几人面前,衙役说道:“南京方面已经同意配合我们了,丁知府让伱们按照原计划执行!” 席启明兴奋地说道:“沈兄事情成了,我们干赶紧动手吧!” 随着沈正宗的一声令下,那些待命的百姓很快就拿起锄头挖开了吴淞江的河道。 原本的良田,瞬间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 稻田里的秧苗被泥水冲刷,绿色田野变得一片狼藉。 不久后洪承畴就接到了苏州知府丁允元的奏报,暴雨导致吴淞江多处决口,洪水淹没了大片良田,不少流离失所的百姓涌入了苏州城。 苏州府请求开仓赈灾。 原本这些并没有引起洪承畴太大的重视,毕竟江南地区暴雨,河水冲破堤坝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几天后常州府境内的白茅河也决堤了。 常州也开始放粮赈灾。 然后南京城内的粮食开始涨价了,从原先的6钱银子一石,涨到了8钱银子。 而且市井开始传言,说辽东郡王李献忠出征带走了80万石粮食,导致如今南京城内的粮食不足,加上苏州、常州等地接连遭遇水灾,今年的夏粮产量大减。 粮食要开始暴涨了,于是南京街头纷纷出现了抢购粮食的情况。 不管家里有粮没粮的都开始凑热闹排队抢粮食! 粮价很快就从8钱银子一石,涨到了1两二钱银子! 洪承畴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 今年的暴雨的确会造成夏粮的减产,可是被洪水淹没的田地并没有这么多,粮价飞涨肯定不正常。 再加上有流言传出,居然把矛头指向李献忠出征调用的军粮。 他判断是有奸商趁机制造紧张气氛,哄抬粮价! 若是别的地方,遭遇了大灾同李献忠的出征,的确是有可能出现粮食紧张。 可这里是南京,整个江南的核心地带,南京城拥有大量的贮备粮食。 洪承畴很清楚,如今南京的官仓里足有粮食120万石。 即便是去掉此前他下令调往苏州同常州的20万石粮食,也还有100万石。 于是洪承畴决定出手干预,抑制粮价疯涨! 他拿出了20万石粮食在市场上售卖,并联络南京城里的粮商要他们提供粮食,不得趁机哄抬粮价! 在洪承畴的干预下南京城的粮价终于开始下跌,从最高峰时的一两五钱,下跌到了1两。 这个粮食价格虽然还是明显高于正常的5-6钱每石,不过考虑到现在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加上又受了灾,也还在接受的范围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