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说起双龙寺,还得从前朝大雍讲起。 那时候,既无承邺河,也无克茂琰城; 即便是奉超县,也不过是一座土墙小邑罢了。 当时的双龙寺还未曾改名,名曰:慈善堂。据说是县中富户集资供奉而出,为享延生功德牌位(生者牌),唯有泥墙黑瓦三间,香火惨淡,无人问津。 一日,忽有高僧路过,见东玉河百姓举行人牲红祭,祈雨求平安,大为震怒,取出宝瓶,收了河龙,镇于慈善堂后院,又传下佛法若干,这才飘然离去。 从那日起,慈善堂后院便泉涌不竭,沿洼地而流,遂成承邺河; 亦浇灌出万亩良田,以及琰、克茂两城。 慈善堂感恩于伏龙高僧的恩德,改名:双龙寺,寓意不忘高僧叮嘱,愿世世代代镇守净水宝瓶。 在双龙寺藏经阁中,至今还藏有东河地方志《雍史稿》数卷,其中赫然写道: ——东玉有河龙,能致人富,保岁平安,三岁一大盟,各村各寨率童男女各一人,充祭湫神,夜肴诸坛,用人马牛驴为牲。 史书上的寥寥数言,听得莫川心中寒意直冒。 人性果然自私。 双龙遇见他时,虽然坦言有罪,却避重就轻,只言渎职,浑然不提大红祭,可谓诡辩至极。 “敢问法师,这位伏龙高僧德号上下?又是来自何门何派?” 莫川听完,唏嘘之余,也打听起伏龙高僧法号背景。 “不瞒道友,慈善堂见伏龙高僧而来,早已诚惶诚恐,直到高僧离去,也未曾问及姓名,这也让双龙寺至今引以为憾。” 慎全法师摇头叹息。 “可惜了!” 莫川附和感叹:“宝瓶灵器说弃就弃,伏龙高僧真乃活佛也!” “阿弥陀佛,伏龙高僧悲天悯人,功德自然殊胜!说起来,寿山能有寿山镇,也正是得益于伏龙高僧的善举,可惜……” 慎全法师说着,露出几分惋惜之色。 “可惜什么?” “可惜,寿山镇即将繁荣不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