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尸弃佛-《斩邪》


    第(3/3)页

    小时候看电视以为只是起到好看的作用。

    但其实这个红点同样大有来头,叫做“白毫相”,是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

    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所以称为毫光、眉间光。是故次得白毫光相。

    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宣说正法,真实不虚。

    但是我眼前这个神像和这些法相都不相符。

    我愣住了,问道:“你确定这是释迦牟尼?”

    “是的,不过不是得了丈六金身的释迦牟尼,而是尸弃佛。”

    因为释迦牟尼是如来佛祖的第七像,在此之前还有六像。

    尸弃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二尊佛,过去七佛是指年代上离我们最近的七位佛陀,最近的一位当属释迦牟尼佛。据佛经《长阿含经》卷一载,过去七佛分别为: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其中前三位为过去庄严劫三佛,后四位为现在贤劫四佛。

    尸弃佛又译作式诘、式弃或式弃那等,意译为顶髻、持髻、有髻、或火首、大及最上。

    有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

    尸弃佛在庄严劫时期,是第九百九十九尊,属于刹利王种,拘利若为其姓氏,并在光相城居住。他曾在分陀利树下为大众说法,说法三会,度众人数多达二十五万。他有两位高足弟子,一位是阿毗浮,另一位是三婆婆,而他的侍者是忍行。

    这大概和我们道家的一气化三清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菩萨也好,神仙也罢,都需要源源不断的修行。

    即便是到了佛祖这种地步,也要修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