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五章 定北诸事-《三国第一强兵》


    第(3/3)页

    用太史慈的话来,公孙度这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人还没进门,心思就歪了。这不明摆着要来偷师么,还不交学费的……

    王羽当然不会在意,本来也不是啥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学就学呗,藏着掖着就能防住偷师的吗?后世盛行全球的华夏山寨怎么来的?

    青州现在的优势不是一两项新技术,而是摒弃帝王之术后,全面普及教育后,逐渐形成的对生产力的推动。

    前世有人,华夏历史上不普及教育,是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但王羽觉得这法挺扯淡的,远的不,在隋朝末年的时候,经历了那么长时间且激烈的战乱,几大官仓的粮食,最多的竟然一直吃到了唐朝中期,方才消耗殆尽!

    这是何等惊人的积累?

    这么多粮食,拿出来一个粮仓,就足够养活几千上万个教书先生一辈子了吧?

    古代的教学无非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不需要大型图书馆,更不需要电气化教室甚至实验室,普及教育,真的很难吗?

    无非还是儒家那套统治学罢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有全面的愚民政策,才能确保高门大阀的垄断地位。

    有念及此,王羽又怎么会担心公孙度偷师?他乐不得多几个效仿者呢。

    这些与新技术相关的事情,王羽就没的推托了,尽管他一直都在强调,自己只是阅读量大,从一些古籍中看到的奇闻轶事比较多,对技术什么的是一窍不通的。

    但工匠们虽然大多情商不高,但却没有傻子,谁也不信王羽这套规鬼话。表面上头哈腰,各种辞一律记下,但一抬头就抛到脑后去了,热情而谦卑的向王羽请教,蜂窝煤的工序还能如何精简,羽绒服的制作还有什么注意事项,怎么将其完美的嵌入到流水线之中……

    没办法,黄家妹子不在,王羽也只能硬着头皮指关窍了。

    当然,这只是旁枝末节,他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军国大事上面。北疆诸事已经有了定论,虽然一时还脱不开身,但他的注意力必须要向中原转移了。

    还是那句话,构想再宏伟,也要在平定中原之后才有实现的希望,而正联袂进逼而来的三个对手,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不慎重应对怎么行?

    “曹操,孙策,马腾……”(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