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七章 乘胜追击-《三国第一强兵》
第(2/3)页
“尤可虑者,还是主公赞叹有加的那位郭奉孝。”诸葛亮插言道:“他现在只是在布局,并没有花费什么资源力气,我军班师却是劳师动众,糜费良多。见到我军班师,大举西进,他大不了就放弃先前的计划,换一个新的便是。”
“荆州拿不下,干脆就去夺益州,成就西秦据关中以窥天下之势,这样也算进可攻退可守了。益州天险,仓促难下,但他也不用急于一时,反正他盟友众多,尽可齐心抗敌。反倒是我军仓促回师,兵疲粮乏,难以为继……”
王羽对郭嘉评价很高,青州众幕僚多少都有些不服气,但诸葛亮是个很认真的人,不会因为个人情绪,就随便贬低对方。
从西进的战略来看,郭嘉不但大局观出众,而且处事也很灵活,不会拘泥于既有的计划,而是一直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计划作出调整修正。
就像他的这样,如果王羽现在就班师,不定郭嘉会很高兴呢,只用一个纸面上的计划,就调动了青州的十万大军,这不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么?
北征前,曹cāo对青州军的动向及其关注,这边稍有风吹草动,都能让曹cāo夜不能寐,寝食难安。所以多方设法,哪怕花费很多心思和代价,却只能牵制一下王羽的注意力,他也心甘情愿。
不过,那只是在曹cāo的关中攻略刚开始进行的时候。那时王羽若攻过去,他就是两面受敌,就算能拼死挡住青州军,也不会再有扩张的实力,不是被董卓灭掉,就是被刘表拿下。
现在他的攻略已经进行了一大半,董卓看似还在坚持,其实已经岌岌可危了。只要拿下了董卓,曹cāo的选择就变得很多了,不但不怕青州军西进,不定还更盼望着青州军杀上门呢。
“所以,孔明你认为,我军应该保持步调,不为他人所动了?”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确,王羽这么问也只是为了引出他后面的话来。
“正是。”诸葛亮肃容答道:“臣以为,我军眼下要做的事有如下几:首先要将边墙外的汉民接应回来,同时开出一些优惠条件,吸引冀州乃至青州的民众来垦荒,先回复幽州的生产。”
“此外,子龙将军俘虏的胡人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文则将军接手,在边墙外筑城,另一部分随汉民一道入关,在这里,开凿一条运河出来……”
他指了指舆图上,泉州县附近,清河与鲍丘水之间的空白地带:“如此一来,海路运来的物资就可以直接送往塞外,只需要在港口换一下船即可。”
“同时,除了羽林军外,其余各部应该抓紧时间休整,等到chūn暖之时,粮草齐备,便由一上将率领,东征乌桓!在出征的同时,派出使者往辽东,服辽东太守顺服主公旗下,若他能循公孙将军之例,那就再好不过了。”
吕绮玲瞪着好看的大眼睛,惊奇问道:“这么多事情,不分先后的一起来?”
女孩不太懂政略,但没吃过猪肉,总看过猪跑,知道诸葛亮的这些事,都是多么繁琐的事务。一般来,这么多事应该分成几步走才对,可诸葛亮先后用了好几个同时,竟然提议要同时进行。
就算青州有这个财力和物力,统筹后勤的人,不会被累死吗?对了,好像负责后勤的,就是这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文弱少年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