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三国第一强兵》


    第(2/3)页

    “鹏举贤弟此言,未免太见外了。”曹操的问候当然不是表面上nàme简单,王羽的答话同样也是暗藏机锋,听王羽以主人自居,曹操却也不恼,而是顺着王羽的话头,换了称谓,然后话锋一转道:“操此来,实有良言相赠。”

    “哦?”王羽眉毛一挑,笑道:“孟德兄的高见,却是不能不听,愿闻其详。”

    “自中平元年以来,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民不聊生,今年河北大战之后,冀州必然又是一片疮痍,遥想大汉当年之兴盛,吾等汉家臣子无不摧断肝肠,涕泪俱下啊!”曹操语气沉痛,一脸的悲天悯人,即便以王羽的眼力,也难知真假。

    “恢复大汉荣光,亦是羽所愿,然则形势逼人,不得不战,时也命也,为之奈何?”一时揣测不出曹操的真实意图,干脆顺着对方的语气叹了口气。

    曹操的语气愈发诚恳起来:“若是鹏举贤弟有意,操倒是愿意做个中人,居中调解,化解青、幽与冀州之怨。令各家暂息干戈,各守疆界,既免去了刀兵之险,亦免除了生民之苦,岂不为美?”

    “嗯?”王羽很是意外,他原以为曹操冒风险见ziji,是想刺探情报呢,没想到却摆出了一副中间人的架势。

    调解,应该不是曹操的真实意图,悲天悯人shime的同样不着边际,难道,他是打算借此来刺探ziji的战意有多高,进而推断ziji的底牌么?

    心念电转,王羽决定暂时不表态,先等曹操表演完了再说。

    “鹏举贤弟的眼光之高。义气之重,皆早已名满天下。毋庸操多说。然则,眼下的形势已不可为。贤弟为何还要继续坚持?岂不知再打下去,也改变不了大势,徒增生民之苦么?”

    “所谓兵势无常,鹿死谁手,尚未可知,ruguo只是比比双方兵马众寡就能分出胜负,那古往今来的名将们岂不一直在做无用之功?”

    “贤弟见识虽高,但此言却是差了。”曹操摇摇头,问道:“敢问贤弟。河北大战因何而起?”

    “呃……”王羽微微一顿,这个问题还真有些不好回答。

    深层次的原因,当然是ziji要争鼎天下,河北这块地盘自然不能放过。但这话却不好明说,单说表面的原因,ziji是来增援公孙瓒,为青州建立一道屏障,赢得发展的时机的。

    盟友之间,其实也有主从之说。

    界桥之战前。王羽就是来摇旗呐喊的,所以过河的shihou,他连兵都未曾多带,联军的战果都是公孙瓒的。他顶多拿些谢礼罢了。

    等到龙凑之战的shihou,双方就变成平起平坐,并肩作战的盟友了。和前世历史上的孙刘抗曹差不多,打下的两个郡。双方也是平分的。

    这种联盟guānxi看起来很美,但稳定性却比界桥之战前差了很多。méiyou主从分明的guānxi了。随着形势的演变,很快就会失去平衡。

    正如赤壁之战后的孙刘guānxiyiyàng,反攻荆州之初,孙刘一直并肩作战,配合默契。等到刘备取了江陵,两边立刻就反目成仇了,要不是孙权顾忌周瑜做大,想利用刘备牵制周瑜,同时也担心曹操反攻,不用等到夷陵之战,两家就打起来了。

    眼下,王羽和公孙瓒的guānxi也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公孙瓒退走,留下主事的田楷和王羽相处愉快,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另一个重要人物刘备也是王羽一手捧起来的,这一仗打完,无论胜负与否,双方的主从之势都要调转了。

    以目前的局势,王羽面对众多对手的围攻,形势相当不利,输面居多。

    输了,青州军大可退回青州,凭借黄河天险防守,挡住袁绍的追击,但田楷、刘备却无处可逃,就算勉强逃回幽州,麾下兵马恐怕也是十不存一,公孙瓒雪上加霜,实力再次大幅削弱。

    就算王羽凭借逆天的本领,打赢此战,形势也强不了多少。打赢这一仗后,王羽很有kěnéng吞并冀州,就算不能,声望和实力也会大幅增长,田楷、刘备说不定都会被拉拢,变成王羽的部下。

    无论胜负,青幽的guānxi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赢了这一仗,王羽只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这就是曹操的暗示。

    形势很复杂,但王羽却也不会轻易动摇,他轻声笑道:“孟德兄焉知伯珪兄会不会迅速平定幽州之乱,重返冀州,出现在战场上?”

    “哈哈哈哈,鹏举贤弟欺我乎?”曹操呵呵大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