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五章 程昱之谋-《三国第一强兵》


    第(2/3)页

    整体上有冀州派和外来派的对抗;冀州派内部,也按照投靠袁绍的时间顺序,冀州的故有格局,以及与韩馥关系的远近,分成了大大小小十余个数派系,对外保持基本一致,内部却也不得消停;外来派也不例外,其内部还分成了颍川派,南阳派,门生党,故吏党……

    简而言之,袁绍入主后的冀州,就像是将董卓之乱前的朝廷复制了一样,具体而微.却五脏俱全.

    汉末的混乱,有多大成分跟这种固有格局相关,程昱无法确定,他可以明确的是,这种格局有利于稳固权力,却不利于对外扩张.因为这种格局需要的,是权术高手,而不是其他.

    王羽,公孙瓒.以及曹操,这三大势力,都没有陷入同样的格局.

    王羽的青州势力,是他从无到有,一手打造出来的,受重用的文武,原来的出身都不怎么样,根本谈不上什么派系;公孙瓒的部下,绝大部分都是跟他出生入死过的老兄弟,对招揽外部人才始终持轻蔑态度.自然也没什么派系之说.

    而曹操这边相对复杂一点,应该说是处于公孙瓒和王羽之间.

    武将方面.曹操没有公孙瓒那么多老部下,也没王羽那么神奇的眼光和运气,但他的亲族实力异常强大,夏侯家和曹家的子弟中,颇有一群能征善战之人,令他一开始就具备了相当强力的班底.

    同时,他也不是只任用私人.乐进,典韦都是他从行伍中提拔的.前者擅长行军布阵,后者勇武无双.再加上李典,史涣这些地方豪强中的代表人物,很好的形成了对亲族势力的补充.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幕僚方面,他以荀,以及荀推荐的颍川人才为班底,随着实力范围的扩大,不断吸引当地的名士加入.

    虽然曹军的各种派系,如:文臣方面的中枢派和地方派,武将方面的亲族,寒门,豪强等派系也在慢慢成型,但由于曹操很好的控制住了节奏,分明了主次关系,所以,始终都处于良性的竞争当中,没有在曹军内部形成内耗.

    这对大局是有利的,但对程昱个人来说,却很不利.

    他加入的晚,手中资源也少,想要后来居上,难度当然很大.荀,戏志才的智略手段,都不在他之下,又占了先机,除非自己犯错,否则程昱就不可能有机会.

    对程昱来说,眼下这场大战,正是良机.

    戏志才自己请命离开中枢,去了徐州,而且遭遇了出乎预料的强敌,被拖在那里了.荀在曹军出征的时候,一向都是担任留守任务的.

    目前在军中,程昱的资历不是最深的,但凭着从前的名声和高超的智谋,却当之无愧的居于幕僚之首.如果能趁着竞争对手不在的时候立下奇功,自然可以争到大大的一块立足之地.

    可问题是,想在这场大战中立功,难度不是一般的高,因为对手是那个王羽!

    到现在,程昱连王羽的作战目标都没搞清楚.

    "以常理而论,王羽现在应该急于求战才对,时间拖得越久,对他就越不利,这是很明显的道理.之前他在平原一带徘徊,或是诱敌深入,或是要提前解决张颌对他后路的威胁,等到发现我军顿兵不进,无奈之下,只能奔袭而来……"

    这是开战前,程昱做出的判断,也得到了曹操的认可.所以,曹操发现青州军来犯后,就第一时间的迎击出来,就是不想被王羽围在城里,而是在野战中采取守势,消耗青州军的锐气,等待援军集结后,大举反击,彻底解决敌人.

    无论是派武将单挑,还是想方设法的拖时间,对曹操来说都是有利的.

    唷〓城虽然消息断绝,但正因如此,才说明张颌军依然还在,否则王羽也没必要把情报屏蔽搞得那么严密,用一场大胜的消息或张颌的脑袋来恐吓敌人,这才是最直接的.

    刘岱虽然还在大河南岸,但他想渡河,也就一天半天的事儿,再加上路上耽误的时间,顶多三天,就能出现在漯水之畔.

    袁绍与张燕还在纠缠,可除非张燕铁了心,打算不计损失的为王羽拖延时间,否则,北面的战事也随时会结束.

    袁绍自北,刘岱自南,曹操牵制,还有随时可能跳出来断后路的张颌!王羽的处境相当之不利,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四面合围,连逃都逃不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王羽此番南下,都利在速战,用全军之力,在刘岱来援之前,先不计损失的击破曹操部.然后用攻心计或再打一仗.迫退刘岱,最后再从容应战袁绍.

    曹操之前的部署,都是针对这个策略而设的,这也是王羽南下之后的最佳策略.

    而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则是最糟糕的策略.曹操不是典韦,他才不会相信,王羽是出于对武将的荣誉的尊重,这才配合自己.将战期一拖再拖呢.

    这里面肯定有说法,只是可能性太多,几次军议,都不得要领罢了.

    "故而,这其中必然有诈!"在这一点上,程昱等谋士,和曹操是达成了共识的.

    "仲德,如果是你,你会如何设计?"形势分析,这两天已经做了无数遍了.曹操没兴趣再听那些模棱两可的说法,他要一个确凿的说法.哪怕是错的,也比兜来兜去的绕圈子,始终不得要领强.

    这一刻,他越发想念起戏志才来.

    曹操心里很清楚,自己其实不是个特别果断的人,因为他想的太多,想多了.自然要反复权衡,这也是世家子的通病.

    戏志才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此人虽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但行事的作风却是雷厉风行,比之典韦这些武将还生猛.

    尽管戏志才的主张,经常会显得很冒进,但每次听到对方言之凿凿,一往无前的理论,都能引起曹操的共鸣,进而做出最全面的判断.

    相比之下,程昱就显得名士味太重了,说话总是反复权衡,比曹操自己想的还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