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以大义之名-《三国第一强兵》
第(2/3)页
愚忠,是绝佳的保护sè。韩浩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印象,才中了缓兵之计,被王羽借刀杀人,一败涂地。
除了让敌人低估之外,这种保护sè可以带来的好处还很多。比如会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才,在三国这个乱世中,野心家固然不少,但忠义之士同样很多。
古人讲究忠孝节义,近在眼前的愚忠,可能会让人感觉不真实,进而产生疑虑。但如果是流传在外的名声,就不要紧了,只会让那些心怀忠义的人更生敬重。
最后,兴汉这个目标,跟王羽的最终志向也没有根本xìng的冲突
先用比较通俗易接受的大义名分将人才聚拢起来,然后潜移默化,用更进步的理念感染对方,经过艰难险阻之后,炼出来的就是真金了。
这就是王羽平定乱世的大略,扬忠义勇武之名,只是实现这个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以目前的情况看来,自己的计划很成功。老爹王匡的愚忠之名,在名士圈子里流传甚广,自己只要循着这个方向表演下去,就已经足够了。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自己需要再制造少许缺点出来,让这个形象更加真实。
“鹏举远来辛苦,明rì又要出战,也早点去休息吧。”
袁绍向王羽淡淡的一摆手,然后转向了王匡,做出一副很动情的神情来:“公节,当rì在洛阳,你我并肩作战,为国锄jiān时,吾便知汝忠义,今rì一见,王家竟是满门忠烈,堪称名臣啊!待他rì讨逆功成,绍必表奏天子,极言泰山王氏之功。”
你才是忠烈,你一家都是忠烈!王羽在心中大骂,通过韩浩的供词,他已经知道袁绍不怀好意了。
王匡之所以在河内横征暴敛,最初就是得了袁绍的授意。袁绍打的主意就是,利用王匡,聚敛钱粮,进而cāo控联军,达到他扩充实力的目的。
王匡的作用还不止如此,被他抢了的河内豪强,怨恨都极大,若是袁绍帮忙主持公道,自然会极大的赢得豪强们的感激,进而得到众世家的拥戴。
不过,尽管王羽已经知道了袁绍的计划,但后者只是算准了王匡的xìng情,很隐晦的暗示引导了一下,并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没有证据,想指证袁绍就是不可能的。其实,别说没证据,就算有证据,王羽也不打算跟老爹摊牌,因为他根本不会信,看他的反应就知道了。
“得盟主此言,匡敢不效死力?”被王羽嗤之以鼻的一句话,却让老王匡感激涕零。
这就是三国时代的名士效应,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这么牛。
王羽知道这点,所以也不打算在这方面跟袁绍较量,除了武力之外,他最大的长处是见识。
袁绍是个标准的世家子,看起来无懈可击,其实漏洞却多得是。在自己擅长的战场上与之抗衡,然后静待时机,等对方自己犯错误就足够了。
世家子多半都是样子货,不是因为他们的文才武艺不行,只是因为他们不擅长控制内心的yù望!控制不了yù望,最后就会被yù望毁灭,这是几千年的历史证明过了的。
定下了战略,军议自然也没必要继续进行了,众诸侯各自散去,却很快又结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
陶谦向王匡打了个招呼,又朝王羽温和的笑笑,便独离开了,看方向,似乎是去寻公孙瓒了。
其他人也是各有去向,最受追捧的,当然还是盟主袁绍;其次则是兖州刺史刘岱。
据王羽的了解,由于地理、文化等诸多原因,兖州在大汉王朝的地位本就很高,兖州刺史也是水涨船高。
刘岱此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实际上,这人在兖州名士圈中的威望相当高,连袁绍与之相处的时候,都是客客气气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