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年,在抗日战争中的时候,国民党曾经污蔑八路军的游击战是“游而不击”。 而现在,某些人又把那套老掉牙的陈词滥调捡了回来,质问个不停。还自以为很正确。 其实,都是一帮不懂军事的货! 事实上,**所领导的敌后武装工作的正确性,在德国的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战争论》中,就有所涉及。 **所做出的举动,是正确的,符合军事科学的。 相反。要是按照那些指责者所说的。去搞什么正面大决战,那么才是错误的。 那是在《战争论》第二十六章,《民众武装》之中的内容。 克劳塞维茨在那一章中,不但做出了支持**所领导的敌后武装工作方式的论述。还批驳了**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尽管,他是个19世纪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抗日战争。但是他作为西方兵圣,依旧把握住了战争的脉络。使得我们在今天在对照抗日战争中的具体情况与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的时候,会惊讶的发现他做出了多么正确的预言。幸运的是,中国有一个伟人,叫**,吸纳了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的观点。不幸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那群中央政府。军事学懂得不够多。 克劳塞维茨在第二十六章中说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自己的整个存亡取决于一次会战(即使是最有决定意义的会战)。一个国家即使战败了,通过征集自己的新兵和利用敌人在每次持续性的进攻中必然要受到的兵力上的削弱,也可以期待形势的转变,此外,还可能得到外来的援助。一次会战的失败离亡国还有很大的距离。” 这一点。就很有启发意义。当时,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路线。过于看重于一两次会战的得失。使得白白的损耗了很多精锐部队。例如说淞沪会战,居然将那么多的骨干力量送到了日军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海空力量之中,让他们成群成群的倒在敌人的重火力之下。其目的之一居然在于“尽量争取时间,唤取友邦同情。” 如果**很好的研读过《战争论》,就应该看出,他们不该把那么多的部队填到一些明明局势不利的会战之中。 而当时,因为许多会战打了败仗。中国也有很多人的观点,是持“亡国论”,“投降论”的。可若是以克劳塞维茨的军事学说,则是可以轻易驳斥这些人的。 而事实上,**同志所著作的《论持久战》一文,就确实成功的反驳了“亡国论”“投降论”。而比较鲜为人知的一点是,在书写《论持久战》之前,**同志是专门研读过《战争论》的,并且对其的评价非常高。当然决不能指责**同志是在抄袭。只能说,**同志将《战争论》给发扬光大了。因为《战争论》毕竟是资产阶级的军事学著作。对于阶级属性的问题,认识很不够。而**同志的著作弥补了这个不足。 克劳塞维茨还评价道,“如果在主力会战失败后一个政府只想使民众迅速地酣睡在和平中,并且由于被严重的失望情绪所压倒,失去了发动一切力量的勇气和愿望,那么,它一定会由于软弱而犯下不能坚持到底的错误,并且表明自己是不配获得胜利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也就根本没有能力取得胜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正是对蒋介石为首的那些国府官员的一个极刻薄但是准确的评价。 事实上,国民党之所以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也可以找到根源。即他所说的“也有人反对。在反对的人中间,有些基于政治上的理由,把民众战争看作是一种革命的手段,是公认为合法的无政府状态,认为这种状态对国外的敌人固然危险,但对国内的社会秩序同样是危险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