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驻岛大佬家的甜软小美人[年代]》
第(2/3)页
瞿若云用力地点点头:“好。”
刚才,坐在石阶上的她,是被宁荞给拉起来的。
她当时恍惚了一下。
瞿若云很难描述,只能神神叨叨地想着——
那一刻,就像是冥冥之中,一只手将她拉出泥沼。
力气不大,却很坚定。
-
明早就要启程,这一夜,宁荞还是依依不舍地当着“小孩”,靠在妈妈身旁。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但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被吵醒的。
那会儿,有人特别使劲地敲门。
而后,传来江珩和宁致平与宁阳的对话声。
迷迷糊糊时,宁荞一下子坐起来。
“要生了!你嫂子要生了!”常芳泽激动道。
凌晨两点,一家人匆匆赶到医院。
嫂子的娘家人已经到了,在产房外焦急等待。
常芳泽也急,一边搭着亲家母的肩膀让她放宽心,一边自己的心里头像是打鼓一般。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护士时常出来,出来时总摇摇头。
产妇开指慢,虽并不危险,但疼得满身汗,哭得都没了力气。听说有的产妇生产不顺利,疼个一天一夜都是常有的事。
等到天刚蒙蒙亮时,仍没有传来好消息。
江珩去国营饭店买了早饭,给大家送过来。
但谁都没有心情吃。
这一刻,所有人都只盼着,焦春雨能平安。
宁阳坐着不安稳,站着也不安稳,像无头苍蝇一般在产房外的走廊转悠。
好几次护士出来,他都想往里挤。
护士严肃道:“同志,我理解你的心情,可也希望你不要妨碍我们的工作。”
“又还没生,为什么不能让我进去陪着我媳妇?”宁阳也沉下脸,语气焦躁。
焦母只能过来将宁阳拽到一边去。
江珩和宁荞原本是打算在早上十点钟赶往火车站。
现在这情况,宁荞放心不下,让他先回去。
托儿所那边比较容易请假,可江珩回的是部队,确实不能拖延。
常芳泽和宁致平让他放宽心,到时候会将宁荞送到火车站。
“你一个人可以吗?”江珩问。
“没问题。”宁荞说。
部队领导给的探亲假就只有十一天。
作为军人,江珩不能没个交代就肆意推迟归队时间。
他只能同意宁荞说的,又叮嘱道:“回来之前先往部队打电话,我到西城火车站接你,陪你转船。”
宁荞答应下来,她担心着嫂子,一时没想太多。
但江珩帮她考虑好一切。
那天宁荞答应唐清锦,回海岛时和她结伴走。虽医生说唐清锦恢复得不错,目前的身体状况能承受路途的颠簸,可她毕竟还坐着轮椅。
宁荞哪里抬得动轮椅?
现在是早上六点,江珩去了一趟唐清锦的病房。
唐鸿锦正在病房陪着姐姐。
原本他并不打算在踏上西城这片伤心地,但江珩的话,让他不得不承担起责任。
“我也去一趟,到时候我送她们到西城火车站,再回来。”唐鸿锦说。
处理好这一切之后,江珩回去和爱人道别。
他不能再耽搁,临走时握着宁荞的手:“别担心,会顺利的。”
宁荞的家人,如今也是江珩的家人,他同样关切。
好在出出入入的护士都说产程虽长,但并不危险,大家便让他安心离开。
行李很重,得由江珩一并带走,宁致平陪他回家一趟取行李。
等到宁致平独自回来时,产房的门恰好开了。
医生从里面走出来。
所有人围上前去。
“我媳妇怎么样?”宁阳焦急地问。
“母子平安。”
“是个七斤二两的大胖小子。”
所有人的心头大石终于放下。
常芳泽和焦母喜极而泣。
宁荞依偎着江珩,眼圈微红:“我当姑姑了!”
本来还神情凝重的一家子人,终于露出喜气洋洋的笑脸。
宁荞留在病房,陪伴着嫂子。
“嫂子,我们家娃娃的眼睛真漂亮,像你。”
“皮肤也白白的,像你!”
“耳垂也好大,我刚才听妈妈和阿姨悄悄说,耳垂大的孩子有福气!”
“医生说他在你肚子里吃得太好了,比一般婴儿要大,所以才让你受了这么多罪。”
“嫂子,生孩子的时候是不是特别特别疼?”
宁荞的声音绵绵软软的,时不时在焦春雨的耳畔响起。
可她刚要回答,宁荞又立马摆摆手:“嫂子,你还是别说话了,护士说会伤元气的。”
焦春雨虚弱地靠着,听着小姑子温暖的关切,双眸湿润。
再回头看看刚出生的婴儿,有些陌生,可唇角又不自觉扬起浅浅的温柔笑意。
宁荞陪完了嫂子,又去看小侄子。
一大家子人都围着她小侄子,要挤进人群真不容易。
虽然是医生口中的小胖娃,但宁荞盯着看了好久,还是觉得他小小的。
又小又软,不敢抱。
“真好看。”
“怎么这么可爱呢?”
“太像嫂子了!”
宁阳给媳妇递了温热的水,笑着斜了他小妹一眼。
好看的都是随了妈妈,他这个当爸爸的,就没有功劳吗?
-
军区大院的家属们都看得出来,这一回江营长不在家,他弟弟妹妹们倒是长进不少。
毕竟过去仨孩子实在是让人头疼,因此现在,大家也没对他们抱太大的期望。但没想到,将期望放低之后,他们仨居然还让人有些惊喜。
没有上房揭瓦,没有逃课去掏鸟蛋,也没听学校里传来他们打架的消息。
每天一大早,江营长的弟弟妹妹们吃完早饭就去上学,到傍晚放学时回来,简简单单做一顿晚饭,吃完之后去大院玩。
这几个大孩子,玩起来还是照样很疯的。
只不过疯归疯,在外面野的时间倒不是很长,他们给自己定了时间,大概八九点的时候,会老老实实回屋写作业。
贺永言受了江营长的嘱托,有空时会来家里看看他们。
看见他们的变化时,贺永言还不相信,用手探一探他们的额头,看是不是发烧了。
倒是没生病。
但是这么乖,实在反常。
最后,贺永言在厨房里,看见一堆吃完还没洗的碗。
“你们怎么不洗碗?”贺永言震惊道,“十多天了,一个碗都没洗过?”
“洗的。”江源解释道,“江奇做饭的时候,我和果果来洗,用到几个洗几个,别浪费了。”
“永言哥,你别告诉我们大哥。”江果果提心吊胆地说。
“那你们还不快把这里的碗洗干净?天气这么热,也不怕长虫子。”
“虫子有什么可怕的?”江奇说,“虫子没我们大哥吓人。”
贺永言:……
这才是他熟悉的熊孩子们。
话是这么说,但孩子们每天都是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的,也深知哥哥和小嫂子快回来了。
算一算路程,大概是今晚天快黑的时候,他们就到军区码头了。
搭两个小时的船回来,差不多是晚上七八点。
江家的孩子们执行力很强,立马开始洗碗。
满厨房的碗,能用的全都用了,前些天是很轻松,现在要洗,可不是一般的累人。
江果果试图偷懒,磨磨蹭蹭的,被江源敲了敲脑袋瓜子。
“快干活!”
江果果嘟了嘟嘴巴,“哼”一声。
埋头干活。
贺永言坐在一旁看他们仨忙活,过了一会儿,问道:“江奇,你晚上是不是要做饭?我能不能留下来吃一顿?”
“可以。”江奇说,“吃完你洗碗。”
谁会喜欢洗碗呢。
没得商量,贺永言决定今晚照旧在食堂解决晚饭。
孩子们整理好厨房,开始扫地。
还有一堆臭烘烘的衣服没洗,他们拿了自己的份,坐在搓衣板面前使劲搓。
大院里军属们没刻意算江营长和他媳妇回岛的日子,但看江源带着弟弟妹妹忙得脚不沾地,心里都有数。
估计今天小俩口要回家了。
“听说副营长的调职也已经定了,是从成湾军区调来的。”
“什么时候能到?”
“大概也就是下个星期的事,拖家带口的,搬过来比较麻烦。”
“这新来的副营长多大年纪了?”
“没听说,估计年纪不是很大……”
收拾完屋子之后,孩子们就乖乖在家里等哥哥嫂子。
当然,主要还是等小嫂子,哥哥是顺带的。
到了晚上,孩子们将自己的作业搬到饭桌上写。
就是为了房门开的时候,能第一时间见到他们。
孩子们的估算没有错,等到七点多,屋外传来用钥匙开门的声音。
江源抬了抬下巴,一个指令,三个孩子们在门边排排站,笑得比花儿还要灿烂。
“吱呀”一声,大门被推开。
看见弟弟妹妹们熟悉的笑脸时,江珩有一瞬间的触动。
当大哥的,哪能完全不记挂家里这三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不管是过去出任务,还是这回出远门探亲,江珩都会惦记,不知道他们在家好不好。
现在,终于见到他们。
他们笑得很开心,是打心眼里欢迎他。
他忽然意识到,弟弟妹妹们长大了,开始懂得大哥严厉外表下的良苦用心。
“小嫂子呢?”
“小嫂子还在后面吗?”
“怎么没看见呀!”
三个孩子们越过江珩,脑袋往外伸。
连小嫂子的影子都没见着。
江珩解释:“宁荞家里有点事,要晚两天回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