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通胀年代-《重来1976》
            
            
            
                
    第(1/3)页
    白客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管老哥的事儿。
    寒假过后,马上就进入高三下半学期了。
    最后的冲刺即将到来了。
    说起来悲哀。
    每个人十几年的苦读都是为了这一天。
    两世为人,白客也不想免俗。
    连于秀波也懂事地不再纠缠白客,嚷嚷着被临幸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白客倒想把120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备战高考中去。
    可烦心事儿还是不期而至。
    白客打算在上大学之前实现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
    可眼下小目标遥遥无期,甚至有可能失去一个亿了。
    当初接下东创大厦时,按照老阚以往的施工速度,主体工程一年就可以竣工。
    所以,等白客寒假结束之后,东创大厦应该建到十层左右才对。
    但白客忽略了地基要打五层,地下室也要建三层这码事儿了。
    加上老阚也是很久没有亲自带队搞施工了。
    工程预算也不是很精准。
    等开学后,白客到施工现场一看,顿时傻眼了。
    开工将近半年,东创大厦只起来四层楼,离20层还遥遥无期。
    老阚倒也不慌不忙:“一年干不起来,咱就两年呗!反正咱的钱花了还不到一半儿。”
    按照约定,东创大厦盖起到10层的时候,5000万银行贷款就会打到账上。
    白客、老阚、江涛、韩盛等人总计凑了一个亿的资金。
    眼下老阚的施工队花了不到5000万已经盖起地下三层、地上四层了。
    照理说,基本是不会出现资金缺口的。
    20层东创大厦的预算是两个亿。
    白客他们几个的投资,加上银行贷款总计是1.5个亿。
    5000万的缺口白客从哪里解决呢?
    当初的设想是白客手里的这些企业每年可以产生五六千万的利润。
    挪用过来就刚刚好了。
    但是,两亿的预算是按当下的物价、当下的成本来计算的。
    而老阚等人却忽略了一个重要成本。
    那就是时间成本。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
    改革先驱步鑫声,巨人大厦史玉柱。
    他们统统都是被工程延期拖垮的。
    而且作为过来人,白客还知道一个可怕的时间节点。
    那就是1988年。
    八九十年代有三次可怕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是1985年。
    第二次是1988年。
    第三次是1994年。
    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是百分之九点三。
    1988年的通货膨胀率是百分之十八点八。
    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是百分之二十四点一。
    1994年这一次,虽然通货膨胀率高的吓人。
    可此时,该下岗的都已经下岗了,该商业化的都已经商业化了,该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已经富裕起来了。
    所以,老百姓反而淡定了。
    1985年通货膨胀的后果就是大家疯狂地抢购彩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