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去吧我的僚臣团-《叶阳大人升职记》
            
            
            
                
    第(1/3)页
    二月初,叶阳辞赶着做整个山东省的开源规划,务必要在一年内,比之前多产出至少百万两白银。
    他天生过目不忘,写规划时,根本不需要再逐一对照舆图与鱼鳞图册、黄白册。各州府的土地、人口、税课数目俱在他脑中,随时调取。
    奋笔疾书一日一夜后,这份足足八十页的开源规划终于完成,合订成一本厚实的册子。
    窗外天色大亮,叶阳辞揉着酸痛的手腕,想了想,在册子的封皮上行书《山海砥赋策》五个大字,字字如霜雪吴钩。
    又在扉页写上导语:“山东沃野千里,兼有山海之利,正是大展宏图之地。此政推行,绝不新增田赋、丁税,不提高现有税率,不增加百姓负担。一言以蔽之——农植优调、矿脉官督、疏河设榷、特许航港、清蠹追赃。”
    从山东各州府抽调来的能官干吏,共三百余人,已在巡抚衙门大堂外的广场上等候。他们事先并不知情,但眼下凑在一起,人以类聚,聊来聊去就咂摸出几分召集的用意了。
    见新任的巡抚大人走出大堂,众官吏怀着激动心情起身,齐齐拜道:“参见巡抚大人!”
    叶阳辞站在台阶上,环视一圈,有老有少,有妍有媸,但身上多少都有些浩然之气。
    这些官吏是他走了御史薛图南的路子,从山东道御史监察记录中筛选出来的,德才兼备,比关系户满天的吏部考功司的考核结果靠谱多了。
    也都不是主官,不影响各州府的日常政务。
    其中还有个熟人。他朝夏津县典史江鸥微微颔首。看来从他去年二月主持夏津,到今年二月,江鸥重拾初心振旗鼓,颇有业绩,得到了监察御史的肯定。
    “我这山东巡抚是怎么来的,诸位应该都听说了。”他用了一个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开场白,十分接地气。但姿态凛凛有兵戎之气,叫人不敢掉以轻心。
    “从今日起,一年之内,诸位便是我施政的僚臣团,是山东税赋产出能否翻倍的关键所在。诸位听从我指挥,齐心协力,必定能成事,一年后各凭政绩加以擢升;无能误事之辈,我会随时将他剔除出去,另寻补充。都听明白了?”
    官吏们拱手:“听明白了,愿奉巡抚大人政令,尽心办差!”
    叶阳辞将官吏名单分批放于桌案,一共分成五类:
    “僚臣团三百六十五人,分为五组,每组再分小队,前往山东各州府,督管政令实施。我分类时已进行人员交叉,会避开原任职的州县,以免徇私。
    “第一组,负责‘农植优调’。于鲁西、鲁北推广优质棉种,鼓励商办棉纺作坊,官府优先收购,货与江南。于相对贫瘠的丘陵地,垦荒种植豆、高粱。于水利较好的西南地区,推广冬小麦、夏大豆轮作模式,提升土地复种与总产量。这个需要专业人士指点,我会派农艺师随行,传授当地种植技术。诸位别忘了——监督当地兴修小型水利,疏浚沟渠、修葺塘坝,打击囤积居奇,组织采购平价良种。这一组,预计新增年税收,折合白银十五万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