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心有千千结 第35章:有些离别很突然-《蝉鸣之时》


    第(2/3)页

    十岁了,从来没上过学塾,认识的字也不过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自己的名字,这教起来的难度可不算小,索性萧瑾辰这两天也在读书,倒也顺手。

    他手上的这本书可不平凡,名叫楚策,和叶思韵那首著名的楚赋只差一个字,名楚策,其实更应该叫他治国策,因为这本书从上到下都是教人如何治国,如何强军,如何顺民心得民意的,全书总共有二十一策,字字珠玑,在萧瑾辰看来,有此书,天下道理都可尽数掌握了,比起他曾经看过的那些东西可强多了,越看越觉得精彩绝伦,里面还有一些小小注解,大都和西楚当朝大政息息相关,让萧瑾辰是获益匪浅。

    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被他娘称为陈不伯的陈文伯,这位老人,真真无愧于自己的儒圣之名,一身书生意气,豪气冲霄,风流至极,那日送别梦琬中之后,陈文伯就来找他了,说是要教他如何治国,便说到做到,直接把他的一生所学都拿给了萧瑾辰,这甚至让萧瑾辰都感到自己有些不配,陈文伯对他好是因为他喜欢自家娘亲,那是他们的事情,他萧瑾辰凭什么。

    陈文伯似乎猜出了他的想法,笑着和他开了个玩笑:“你要实在觉得过意不去,叫我一声爹也没问题。”

    这可涉及到原则问题了,开玩笑,这改什么都行,唯独姓是大忌啊,不过萧瑾辰倒是对这件事的抗拒少了许多,有些感激不是非要说出来的,放在心上,时刻提醒自己,无声报答,可比矫情的挂在嘴边好很多。

    今日的桃花庵的客人依旧很少,毕竟再有二十多天便过年了,家里的东西永远要比外边的好,这是人的共识,何况随着外出讨生活的人回来的越来越多,一家人团聚,哪怕是吃一口剩菜,那也是香的。

    萧瑾辰坐在椅上,吴畏坐在另一边,年轻太子念一句书上的话,他便跟着念一句,元福坐在不远处,一脸笑意,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不必看人的脸色行事,也没有那么多的恩怨与杀戮,让人只觉分外安心,有一种就这样慢慢过一辈子的念头,元福知道这不可能,所以更觉得珍贵。

    吴庸靠着坐在门坎上,两天了,不管萧瑾辰怎么劝,他就是喜欢坐在这儿,听一听孙儿的读书声,别提有多舒心了,他希望斧街能出现一个有出息的大人物,可那些上了岁数的已经定型,再改变也变不出个什么明堂,所以思来想去,他便将孙儿推了出来,当然也是有私心的,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最知道没有学问的可怜,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是这样的,自己可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但凡能有一点学问,他何须去跪这年轻人?又如何会让自家孙儿跟着自己受苦?

    老人胸口有些闷,他笑了笑,老毛病了,最近犯得尤其多,他不知怎么就想喝口酒了,瞥见二人停了下来,他清了清嗓子。

    “箫公子,不知可否给老头儿我一杯酒喝喝。”

    萧瑾辰自是一万个同意,反正酒多着呢,笑着答应了句:“好嘞。”

    “二蛋,给爷爷拿碗酒过来。”老头招呼了一声自家孙儿。

    那吴畏闻言咧嘴笑了笑,赶紧就去柜台前给吴庸倒了碗酒,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爷爷喂酒了,因为只要这样,他才感觉到自己不是个累赘,爷爷没有双臂了,那他就是爷爷的双臂。

    吴庸等着自家孙儿给自己把嘴边的酒液擦掉,刚想说话,却感觉自己的胸口撕裂一般的痛,老人恍惚想起一件事,儿子死那年,他并没在家,听儿媳说,儿子是捂着胸口断了气的,而他家那位儿媳则是在后面的一年内郁郁而终,这一瞬间,老头儿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