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乔迁-《大国小匠》
第(2/3)页
期间,尤建国问到温居的事情,尤亦姝毫不犹豫便拒绝了。
原本尤亦姝的姥姥家便重男轻女得厉害,自打尤亦姝妈妈嫁到尤家来,便一味要求尤亦姝妈妈补贴家用,甚至在尤文彬确诊自闭症后,还要尤亦姝妈妈拿出两万元来资助尤亦姝的小舅舅盖房子,但为了给尤文彬治病,尤亦姝妈妈断然拒绝了娘家的要求,从此以后,尤亦姝的姥姥家便跟尤家断了来往。
甚至在尤亦姝父母过世时,尤亦姝姥姥家的人都只是露一面就匆匆离开了,所以,尤亦姝也没打算跟那边再联系。
至于温居,尤亦姝还是坚持跟二叔一家人在新房里吃顿欢庆饭也就足够了。
虽说在农村,每家都希望自己家亲戚越多越好,尤其过年时,家里人越多越热闹,显得人气格外旺,可对于现在的尤亦姝而言,有身边的几位亲人就足够了,人情冷暖看的是心真不真,而不是人多不多。
眼看天气一天天赶着要热起来,尤亦姝见天地查着天气预报,将家里院子的空地翻了一遍,趁着连阴天温度稍微低些,种子还能发芽,种下了两畦小青菜和空心菜,还在专门在院子一侧种了两行糯玉米,剩下的空地上则见缝插针的丢了些占地小的青菜,没几天竟也都冒出了绿芽。
因为天气热不适合移栽,原本打算留着栽花的空地,也种上了圣女果、小黄瓜及生长期短的小白菜等,这样一来,不用下山也可以吃到新鲜的果蔬。虽说手上被磨起了几个茧子,尤亦姝却丝毫不觉得疲惫,相比于在魔都时的心累,这点体力活根本不算什么。
搬回新房后,尤亦姝专门去镇上归还了邻居家的钥匙,老两口对尤亦姝决定留在桃源村的想法还是有些不解,毕竟村里交通不便,唯一能带来千八百收益的土地,也要常常看天吃饭,只要能走出那个小山村,就肯定会比留在村里生活得富裕。
听完邻居老两口的疑惑,尤亦姝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仿佛曾经在魔都吃西餐、逛品牌店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数年,但是她竟然没有一丝怀念。
“大伯、伯母,你们还记得咱们桃源村原来的样子么?”尤亦姝本想喝杯茶便离开,但听到他们的疑惑后,神使鬼差地突然想了解更多关于桃源村的事情。
“记得!怎么不记得!原来咱们村里穷,我们经常从山上砍了柴,挑到山下去卖,那条下山的路,别提有多难走了。我记得我十来岁那年,挑着几十斤木柴,被树根绊了一脚,滚了许久才停下来,爬起来一看,衣服破了,鞋子也丢了一只,吓得都不敢回家,就是怕被骂!”邻居大伯一开口,便回忆起了当年。
后来,改革开放了,桃源村有几个大胆的跑出去做生意,还真多多少少挣了一些,留在中分头、穿着喇叭裤回到村里,让村里的青年们眼红了许久。
再后来,村里外出打工的就越来越多,村民们手里有钱了,在吃和穿上就讲究了起来,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进了千禧年,政府开始推行村村通工程,原本崎岖难走的山路也铺上了干净平整的水泥,自然也没了原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不得不说,自打建国后,桃源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尤其是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衣食无忧,真可谓天差地别。可是,桃源村毕竟地处偏远,相比于城市而言,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基础建设,都太过落后,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走出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