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知夏听后,眼神都亮起来了。 “对啊,我之前咋没想到?自己挖塘种藕的话,还得雇人打理,确实麻烦,如果直接收现成的,完全就没有这个顾虑了。”她看向沈纪之,“还是伯伯会想办法。” 沈纪之哈哈笑着。 “伯伯也不是一直都会想办法,这不也是看你爹娘收苞谷才受到的启发么?” 如果跟村里收的话,大家伙也能增加一项收益。 这样一来,乡亲们都赚到钱了,村里的日子也就越过越好了。 知夏笑着说,“行,那就按伯伯的来,莲藕只能用深山塘这样的品种,得是粉藕才行,脆藕我是不要的,脆藕做不了藕粉,收价就跟苞谷一样,一文一斤。” 沈纪之点头。 “好,我都记着了,回头我就去找村里人讲。” …… 从沈纪之那里回到家,知夏便跟赵玉珍说了这件事。 “娘,我之前都没想到呢,还是里正伯伯点醒了我。” “咱们也是当局者迷,你没想到,你开始同我讲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赵玉珍从梁氏手里拿过毯子盖在刚在她身上睡着的平安身上,“里正到底是里正,想的自是要全面一些,这样也挺好,大家都有点赚的,咱们也省事。” “就是这样想。”知夏伸了个懒腰,“明天又要去镇上了,娘有没有东西要我带的?” 赵玉珍在她耳边压低声音。 “给我带点棉布回来,不用太贵的,我做月事带用。” 村里妇人的月事带都是棉布和草木灰,拆洗完重新装草木灰缝好继续用,用了之后又继续洗,一条用烂了才会换新的。 她的改良过,用的是棉布和自家做的纸,即便如此,最多也只能忍受用三个月,三个月后,必须得换,不然用着整个人都不舒服,再者,次数多了,不仅上面的印子洗不掉,味道也重,简直让人受不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