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白了,他们文官是大明朝打工的。 年年科举、年年经查,起起伏伏、上上下下,根本没人权。 而这些勋贵就不一样了,他们才是大明朝的原始股东,算老朱家的合伙人。 勋贵和皇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除非大明朝这条船翻了,不然勋贵们就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享有荣华富贵。 换句话说,比之文官,勋贵们更关心大明皇朝的安危,以及传承有序。 特别是,现在的太子要消番、削爵,直接跟他们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 那勋贵们还能坐得住嘛?他们没直接拿着武器去敲登闻鼓,已经是老朱龙威浩荡,无人敢惹了好吧? 文官们看着嚣张的勋贵从他们面前走过,心里酸的不行。 都是人中龙凤,凭啥你们就高人一等啊! “太子爷要能削爵成功,对咱们不失为好消息啊!” “嘘!小声点,没看那些人手里都拿着弓箭的嘛?” “这些人连太子府都敢闯,逼急了杀咱们怎么办?” “可不能蹚浑水,且隔岸观火看着就行。” 老成持重的文官们,位高权重的六部九卿大佬们,纷纷勒令下头的中低阶官员老实待着,千万别引火烧身。 不管这双方谁占了便宜,对他们文官都有好处。 消番、削爵吧,可以减少护不开支,可以有更多银子投入生产,修河堤、改善边防,都挺好。 要是勋贵们赢了吧,那太子犯了众怒,肯定是要被罚乃至被废的。 那么继承权最大可能还是落回到皇族长房一脉,这就符合他们读儒家经典考科举试文官们的价值观,长幼有别,传承有序。 那前段时间皇上在奉天殿力压百官,回过头去看,就是个笑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勋贵们如果能赢,反而是帮了他们文官战胜一次皇帝。 于是乎,文官们的心态又发生了变化。 他们从隔岸观火,变成了看狗咬狗的幸灾乐祸。 你们谁赢了都挺好,真的,加油! 如果老朱知道文官们的想法,他肯定立即叫停。 但现在,老朱不仅不叫停,还来到了太子府附近,找个最佳的观影位置,坐下喝茶,准备吃瓜。 只见太子府红漆大门紧闭,门口大理石台阶上或站、或坐有很多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