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像他,从来都分得清她是她,那人是那人,她也一定能够分得清,她不是那人。 然而,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一抹冰冷的笑意爬上楚云逸唇角,他深吸一口气,迈开长腿,朝长廊尽头走去。 * 勤政殿。 福万全把楚云逸领进大殿后,弓着身子退到了旁边。 楚云逸跪在殿堂中央,恭恭敬敬的行了叩拜大礼。 永显帝打量他许久,淡淡的说了声平身,又给楚云逸赐了座,才道,“朕听说,你昨夜去过永乾宫?” “是的,小全子公公说您在忙,儿臣在外候了一阵,迟迟不见殿门打开,便回去了。”楚云逸坦然应道。 这事原本没有隐瞒的必要,况且,瞒也瞒不住。 永显帝点点头,“雪山芒朕已收到,交给赵神医煎熬了。你来见朕,有何要事?”顿了顿,又道,“朕记得,信里,你只说了会设法取得雪山芒,尽快送京,却未说你会入京。” 楚云逸颔首,“儿臣擅自入京,实在有不得已的理由,请父皇见谅。” “哦?”永显帝略一挑眉,“什么理由,说说看。” 楚云逸道,“理由有三。其一,雪山芒事关父皇龙体,非亲自护送,儿臣难以放心。其二,拷问慕容拓时,他曾有言,即使有了雪山芒,您的毒也解不了。儿臣想亲眼看着父皇康愈,或者,在您跟前尽最后的孝道——” 福万全倏地捂住了嘴,满眼惶恐的瞪着楚云逸。 “哼!” 永显帝显然被这话激怒了,凌厉的眸光直直剐向楚云逸,“你也盼着朕死?” “父皇误会了。”楚云逸淡漠如斯,“这一年多,儿臣不止一次站在北凉的立场看待此事,结论如您所说的那般,他好不容易与二皇兄狼狈为奸毒害吾皇,岂会留下活路?赵神医没查出其他的毒,并不代表没有。您骤然仙去,朝臣群龙无首,朝野动荡,一众皇子手足相残,争夺皇位,甚至各地藩王趁势起事,我大永朝势必乱如散沙,他北凉才能最大限度的趁火打劫。” 永显帝未予置评,冷笑道,“所以,你的第三个理由,就是要求朕立你为储君,待朕驾崩,你便登基,终止这场浩劫?” “父皇不是早有如此打算?”楚云逸直视龙颜,娓娓道来,“所谓美人,在您眼里不敌江山分毫。二皇兄认为您是因为故人才将儿臣视作储君,不过是他的自我安慰,实际上,您是因为儿臣对二皇兄母子的反击,也因为安永的天命,您不甘大永朝止步不前,您希望儿臣开疆拓土,并吞五国,将大永朝推至巅峰盛世。” 永显帝沉默半晌,突然一拍龙案,大笑道,“老三呐,你是第一个敢说朕残暴杀戮的人!” “并非残暴杀戮,而是帝王本质。”楚云逸道。 永显帝转为低笑,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何时开始这样想的?” “儿臣连杀几名部落首领后,命人血洗坦格部落后,让驻军挺入北寒山后,您的态度,让儿臣不得不这样想。”楚云逸略一停顿,又看着永显帝的眼,说道,“智源国师住在二皇兄宫中,您不会不知,可您没有任何表态,您任由他蹦跶,放任他随意生事。儿臣以为,您定然也看出了他的意图——搅乱天下。此举,正中您怀。” 永显帝目光深幽的看了他一阵,双臂抱胸,仰靠在椅背上,淡声道,“你等着给朕送终,准备等到何时?若朕一直不死,你便一直留在京城?” “不会太久。”楚云逸道,“二皇兄渴望皇位却拒了北征大将军一职,后受封西倡王却无离京的趋势,这是两组矛盾的存在,仔细一看,不难看出他的意图。” “什么意图?”永显帝笑了笑,喜怒不辨的开口,“你远在北境,就凭风影门的那些小道消息便能揣测出老二的心思?” 楚云逸仿佛没听出他话里的冷嘲热讽,神色浅淡依旧,“身在局外,心更静,目更明。他不要兵权,还冒着抗旨不遵的风险滞留京城,显然京城有比兵权更能让他登上皇位的契机,唯一的契机,便是您。您若仙去,他必然会被推上新君之位。受封却不离京,总归不妥,他是聪明人,若非知道他须滞留的时间不长,决计不会执意滞留。” “徐氏死了,他能多留一月。”永显帝道。 楚云逸道,“若儿臣没有生擒慕容拓,他便不会想到您的悲酥忘我即将被解,长乐宫的刺杀和大火便不会发生。一月之后,您若健在,死的便该是七皇妹,如此,他能再留一月。” 永显帝静默少顷,冷哼,“两月之后,若朕还在呢?” 楚云逸眉峰一动,道,“那便该上演昨日之事。” “你忘了,还有个皇后。”永显帝道。 “他不会动母后。母后恨安永,恨儿臣,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母后随时可以成为他的助力。况且,若接连三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任谁也不会相信他无辜。他要的是大义谋权,而非野心篡位。”楚云逸好看的薄唇微微勾了勾,讥诮莫名。 前世,那人也一直是一副温润大义之姿,一切的罪孽都交由他去完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