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很快,二连打扫战场时俘虏两名鬼子的消息就传到了营长石大松的耳朵里,在这方面事情的处理上,很明显石大松同志是一名十分“鸡贼”的人。 为何如此形容石大松呢?因为石大松是知道张天海所下达的“不留俘虏”政策的,可是他考虑到现阶段情况的不同——此时他们是打了无数个大胜仗的,灭掉得小鬼子也不尽其数,如果是拿这些小鬼子作为一次胜仗的宣传的话,那么这个结果必然是要好上许多的。 可别忘了,自从通城的小鬼子进入国军部队控制的黄沙镇以来,那都是举步维艰的,石大松作为第九战区警卫部队的一名营长,可是妥妥的标准中层军官,再怎么说,也是知道一些东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石大松的脑子就哗啦啦地动了起来,而且动得不是一般地快,这种情况下,必须就要拿这两个鬼子俘虏来动脑筋,要是干好了,那可是大功一件! “是!营长!!”士兵应声道。 …… 对于仍沉浸在“发财梦”中的张天海而言,此时要将这笔“大财”搬运回去才是第一要务,特别是要安全地运回去,不然这一仗打得可就亏大发了! 这可不能怪张天海是掉进了钱眼儿里了,主要是当了这个主持全面工作的总指挥以后,他就愈发体会到一句话:不当家不知财米油盐贵啊…… 此时的张天海,更像《亮剑》里的李云龙一样,能“发财”就要“发财”,不然拿什么养部队?拿什么打平安县城……啊呸,是鬼子…… “快,都速度点,等天亮了,这批货必须要搬到黄沙镇附近,三天内必须要搬到长乐镇!”张天海下了死命令了。 至于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在死命进攻幕阜山这件事儿,他才没有时间管呢,再说了,也管不了了。 能不能守住,那是杨森的事儿了;能不能给甘粕重太郎这老小子来上一记“千年杀”,那是第八军军长李玉堂的事儿了;这些可都是国军体系里边能排得上号的大佬,可不是他张天海这一个小小的警卫部队前敌总指挥能干涉的。 张天海现在能做的,那就是守好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该“发财”就“发财”,绝不能去跟那些个大佬抢功劳,抢不抢得过另说,肯定得罪人——主要是自己已经接到调离的命令了,而不是追击的命令,可谓名不正言不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着,第九战区警卫部队的留守官兵们终于搬空了山洞里边的存货,朝着黄沙镇迂回进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