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滚滚大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好文采!” “不曾想,名扬大汉的安东将军,不仅武略超凡,就连这文采亦是斐然也!” 落日余晖之下,青山长坡之中,陆祁刚吟了半首‘临江仙’,便被一旁的郭嘉所打断。 “让诸位见笑了。” 陆祁见在座的几位武将和谋士,尽皆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自己,不由尴尬一笑道。 他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是望着远处的天边景色,不由有感而发,便将明朝诗人杨慎的《临江仙》吐露而出,却是带来了这般效应。 “安东将军过谦了,仅凭只言片语,便将历史兴衰之感,与人生沉浮之慨,尽皆融入其中,在下实属钦佩不已!” 戏志才目光灼灼的望向陆祁,同时行了一个文人敬佩之礼。 这是表示自己对于陆祁文采的认可。 “忠所见之年轻一辈,以主公之文采,只怕无几人能够出之左右!” 黄忠也是一副敬佩不已的神色,望向陆祁。 “天下被利益熏心之辈,不知凡几,可安东将军却偏偏以淡泊名利之心,获得了绝大部分之人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地位...” “人生百态,无常矣!” 郭嘉原本内心之中所残留的最后一丝疑虑,也是尽数打消。 刚才在听闻了陆祁如何一人单枪匹马,独自劝降二十万大军,并以智谋离间张曼成和下属关系,然后兵不刃血的破掉南阳之危时,郭嘉内心之中便已是有了认主之心。 而此时陆祁的一番行为,更是如同顺水推舟一般,让郭嘉下定了决心。 “在下不才,想请教安东将军几个问题,还请将军能够告知。” 郭嘉行了一礼后,满脸严肃的望向陆祁道。 “哦?请讲。” 陆祁闻言,挑了挑眉道。 “不知将军如何看待此时的大汉?” “日薄西山,气数将近。” “这...” 一旁的张飞关羽还有黄忠,尽皆吃惊不已的望向陆祁。 “主公...” 黄忠想要行言语,劝陆祁不要如此大胆言说朝廷。 却不曾想,竟是被一旁的戏志才,悄然阻拦。 “将军莫急,先行静听。” 戏志才以精神之法,悄然传音道。 “...” 黄忠见陆祁没有反应,数张嘴口,却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将军为何如此认为,还请详解。” 郭嘉闻言后,目露精光道。 “朝廷之中,党政之争持续多载,为民间留下诸多隐患,此时的黄巾事宜,便是最大的爆发点。” “虽说大汉绵延数百年之久,民间之威望更是入木三分。” “但从目前来看,民心虽还在,但已涣散了许多。” “即便数月之后,霍乱结束,此之祸根也是留存于民间,无法抹去。” “故而,久之必亡!” 陆祁言罢后,郭嘉紧接着便继续问道: “古树参天,根虽烂,但依旧顶天而立,将军为何不认为朝廷可以依靠时间将民心重新凝聚?” “阉党乱政,士族纷争。” “霍乱结束之后,二者必有一争!” “到时京都必是龙争虎斗之像,而伤及的最根本,却是大汉皇族之威望。” “士族之力量,暗中孕养如此之久,只需一个合适的时机,必然会出现诸侯分割乱战之局面!” “何为合适之时机?!” 戏志才突然插了一句道。 陆祁扭头淡漠道:“天子。” “!!!” 郭嘉和戏志才闻言顿时如同遭受雷劈一般,神色惊骇不已,内心之中更是如同掀起惊涛骇浪一般,翻涌不已! “竟是如老师所言之语,不差分毫!!!” 郭嘉望向陆祁,目光失神的喃喃自语道。 紧接着,下一刻,恍如回光返照一般,神色肃然,正衣冠,躬身拜伏道: “郭嘉,见过主公!” 而一旁的戏志才亦是如此行为: “戏志才,见过主公!” “二位先生,快快请起。” 见两人突然行此大礼,陆祁连忙上前将两人搀扶起身。 “郭先生刚才所言的老师,莫非是...” 陆祁做出一副好奇的模样道。 “是我等之恩师,水镜先生。” 郭嘉和戏志才如实相告道。 “果然。” 陆祁目露精光道。 “主公见过我等老师?” 见陆祁好似听闻过自己老师的名声一般,郭嘉和戏志才不由显得有些疑惑。 毕竟,司马徽现在可还是一名隐士,顶多是在颍川郡颇有名望,但对于整个大汉民间,还是显得有些陌生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