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只恨生在帝王家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渡哧水-《帝胄诀》


    第(3/3)页

    “是!”

    凌炙天在得知此番兵临帝都北城的乃是楚义心刚刚自北域调来的骑兵后惊颤不已,尤其是这支骑兵的数量竟然高达五万之众,他震惊于这么大一支部队的调动手下人竟然没有及时通报,但也明白楚义心正是钻了新年之际帝国官员们疏于军令政务的空子,当然,更令他惊恐的是,这支骑兵的机动能力,已经远超过他的认知,这么多年在帝都安逸的日子,已然令得他渐渐疏忽了对于北域七军的了解和认知!

    与凌炙天所虑不同的是,楚义道不仅仅感受到了这五万大军的压力,他更为深层的考虑是,楚义心胆敢这般暗自调大军入帝都,定然是手中有了调兵的圣旨,而能够给予他这个权利的,无疑便是烛蚀和凰羽,换而言之,他们定然已是暗中勾结!他有心想要验证楚义心调兵入帝都的合法性,但是想到自己也是号称收到楚礼渊的密旨,若是楚义心也提出这般要求的话,自己率军进攻皇宫的合法性也经不住推敲,这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若是任由他们这般联合,自己的行动无疑将面临更大的风险,这是他万万不愿意看到的!

    此时正值紧要关头,断然不能和楚义心的大军短兵相接,为今之计,不仅要暂且稳住楚义心,为他们的行动争取足够的时间,同时也要伺机打破他们的联合,亦或是说,挑拨离间,制造矛盾和猜疑!于是在和凌炙天商议一番后,便派人称围攻帝都和郢都城皇宫的行动乃是受到楚礼渊密诏所托,以勤王之名剪除奸党,因兹事体大,且楚礼渊暗中授意,所以未及通知于他,考虑到烛蚀乃是楚义心舅父,最终将这个所谓的“奸党”换成了凰羽,而凰羽之所以这么做,全都是为了义王,同时,也暗示楚礼渊密旨提及他和义王两人样貌极为相似,将来义王伺机除掉他再取而代之,然后凰羽趁机令楚礼渊立“大皇子”为太子,那么他们阴谋窃国的目的便是达到了!

    楚义心对于凌炙天的一面之词虽然不完全信,但因其逻辑上确实也有几分道理,不由得也信了几分,但他也绝非三言两语便可轻易蒙骗之人,于是在齐映月的建议下,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便是要亲自提审凰羽后才能最终定夺,信使称自己不能做主,以要请示楚义道为由多次往返传话,借以拖延、暂时稳住楚义心。

    楚义心自然明白楚义道的心思,但之所以佯装无知“配合”楚义道演这场戏,也并非出于对楚义道这番说辞的完全信任,而是方才抵达帝都北城郊外的大军,看似如乌云压境,势不可当,但实则已是强弩之末,连日来的不断长途行军,人马皆已疲惫不堪,急需时间加以修整,毕竟,纵使人能接战,但马不能行,对于这支以马上战力著称的军队而言,匆忙与以逸待劳的凌炙天大军接战,无疑是以己之短,迎敌以长,是以才提出这般要求。

    但与他和齐映月想法不同的是,以开单王为首的众将却是战意滔天,如今他们手握雄兵,大楚帝国权力中枢帝都城更是近在咫尺,如此好的机会,实在是让人垂涎不矣......对于诸将想要乘势拿下帝都北城的想法,楚义心并非毫无所动,相反的,那份炽热之心远胜于其他任何人,但他不敢贸然行动,毕竟就算拿下了帝都北城,他也不敢、更不可能继续进攻并拿下帝都皇宫所在的南城,除了他手下的将士不善水战之外,更是因为眼下帝都一带的船只已悉数被楚义道率先征用调走,茫茫大江顷刻间已是无船可用,虽然他手中有凰羽令他调兵入帝都的圣旨,但进攻帝都,除非是得到楚礼渊的首肯,亦或是到了危及自身,万不得已之下,否则他万万不敢冒着谋反的罪名向帝都发起进攻!

    至于楚义道,且不说皇宫尚且还未拿下,即便是擒住了烛蚀和凰羽二人,他也绝不可能将他们交给楚义心,于是乎,在这般博弈之下,不仅帝都北郊原本剑拔弩张大战将起的局势莫名的陷入了诡异的平静之中,就连围攻帝都和郢都城皇宫的凌炙天军队也暂缓了进攻的态势,凰羽和烛蚀也因此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时间!

    就在帝都的楚义心和楚义道陷入僵持的时候,遵州城的屈心赤等人正紧急地商议着下一步行动。

    “主公,距我们留在蓉城的心语阁探子来报,目前周伯言算是完全掌控了重川三军,现在周家的三位长老尹祭、重谷、东博峰分别掌控者北路军、中路军和南路军,同时他还命令云州军、金筑城的端木西等率军一起协助三路大军围剿我们!”

    “这三路大军现在在何处?”

    楚义征道:“大哥,我们也刚刚得到消息,哧水城的探子已经传信回来,重谷率领的中路军前部已经过哧水河了!”

    曹灿也说道:“东博峰率领的南路军前部也已经在玉皇阁过河了!”

    “这么说的话,北路军也应该过哧水河了!”屈心赤看向纣妙菱道:“师妹,还没有长风他们的消息吗?”

    摇了摇头,纣妙菱回道:“肖实带人离开已经有两日了,始终还是没有见到夜羽带消息回来!”

    “不能等了,我们也必须立即出发了!”

    点了点头,楚义征道:“那我们往哪里走?”

    “再渡哧水河!”

    众人闻言,不由齐声惊呼道:“什么......”

    屈心赤耐心解释道:“眼下之际,与禁军会师始终还是首选,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冒险一试;而且,你们大家尚且如此不解,我想周伯言或许也是万万想不到;再者,前番黄奕翔诱敌在前,他们或许也会猜疑我们此次究竟是真渡河还是再行诱敌之计;还有一点则是我们虽然人数少,但贵在灵活,他们想要困住我们,大军的调度则明显要存在诸多不便;再加上三军主帅皆是新换,上下之间的服从性和配合度更是远不及我们,所以,我才据此做了这般决定!”

    屈心赤的分析无疑是极为合理的,众人眼下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于是所有人随即前去准备开拔,待夜幕降临之后,随即向西而去,准备三渡哧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