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建关渡城-《回到明末建基地》
第(2/3)页
插秧机用小型汽油机作动力,汽油又是一笔开支,不过插秧机只在插秧时使用,汽油消耗量不大。
今年这一季的插秧,顾二就没有大规模调动劳力,潘显胜带着稻田农庄的200劳力操作100台插秧机,仅仅2天就将4000亩水稻插秧完毕。
潘显胜如今管着的不仅仅是水稻种植,还有一块棉花种植。
关渡基地这边两个农庄,因为队长和工人都是较早来的一批难民,已熟悉和适应关渡基地的劳动,不用潘显胜多操心。
所以除了插秧和收割时节,潘显胜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芦苇州棉花农庄那边,自己吃住也在芦苇州。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在芦苇州,田子埔社的沙韵和小巫女常常围在潘显胜身边不走。
六月的时候,顾二从砖窑那边抽开身,到基地各处巡视。
在芦苇州看到田地开垦得过多,没有劳力耕种。于是让张氏三兄弟就停止芦苇州的开荒工作,授予他们另一项重要工作——修筑关渡基地城墙。
顾二设计的关渡城,是边长为1千米的四方城。城墙下底宽3.5米,上底宽两米,高5米,以石头做地基,夯土做城墙,将来等砖烧出来了,在夯土外面再包一层砖。
建城墙非常的费工费力,张氏三兄弟带着300个劳工,还有拖拉机帮忙运泥土和石头,每一天也只能做40米长的城墙,整个4千米长的城墙,预计如果施工顺利的话,最快也得花100天。
顾二在巡视了修建城墙的工作之后,劳力不足的情况强烈的刺激着他的心头,不禁又萌生了要去招人的念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