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终究是我不配了-《秦时明月之大秦王后》


    第(2/3)页

    姝理之前同样有向李牧暗示过相同的问题,记得那时李牧的回答似乎却不是这样。

    不知道之前是不是李牧在欺骗姝理,但姝理还是想让她大父答应她。

    赵国宫廷的局势已经变得相当紧张,一场蓄势待发的宫变预谋已经就快要上演了。

    每一次的宫变都伴随着腥风血雨,以及朝堂上下的大洗牌,这正是赵国中枢最为脆弱的时候。

    那是赵国又会变得风雨飘渺,秦国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如果新君在宫变后不能马上对中枢进行清理,让赵国只有他一个声音,那么秦军的铁骑或许又会降临在邯丨郸城外,再次上演一次邯丨郸之围。

    即使最后不灭了赵国,但让赵国伤筋动骨肯定少不了。

    在那情况危急的时候,新君肯定会再次想起被自己赶走的李牧。

    然后就是李牧的成名之战,  战胜强敌秦国后,  被封予为武将最高的封号——【武安君】。

    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

    别忘了,李牧本就和赵国此时的倡后和太子赵迁不和。

    早在李牧作为相国入朝为官时,就和前太子赵嘉有了来往。

    虽然和赵嘉之间的关系算不上有多密切,但起良好的德行却是被李牧看在眼里的。

    因此李牧也认同了当时的太子赵嘉,认为他能够成为自己的君王,至少是值得自己去效忠。

    但后来赵嘉的太子之位被废,赵王另立赵迁为太子。

    先不论赵迁的出身是否有不堪,单说他的德行在邯丨郸就是出了名的不端。

    而李牧又是一个忠于赵国却不忠于赵王的人,有这么一个太子,他势必不会愿意让他以后成为自己的君王。

    所以也多次向赵王上奏,认为无端废太子而新立是一件不妥的事情。

    更何况在一开始,李牧就不支持赵王娶如今的倡后。

    因此,两方的梁子算是彻底地结下了。

    “大父,忠不可谓愚忠,你真的认为如今的太子真的值得你效忠吗?”姝理直勾勾地盯向李牧。

    这个问题两人的心里都很清楚答案。

    “即使他成为了赵王或许会有所收敛,但大父,本性难移。”姝理想让李牧认清现实,“他能让大父在这种时候撤离前线,难道在以后能确保他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再做出同样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