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下一步发展-《带着图书馆去抗日》


    第(3/3)页

    “那可是手提机关枪啊,再便宜能便宜到哪去?”

    “啥?11美元?你看一支要11美元呢……”

    “哦,一把三八大盖能换5支,你看才能换……多少????!”

    悟了,大师我再次悟了。

    什么毕达哥拉斯、莱布尼茨、斐波那契。

    什么笛卡尔、欧几里得、欧拉、高斯。

    这里是朱涵的领域。

    是龙你得给我盘着,是虎你得给我卧着。

    这里不归你们管。

    我们的朱氏神奇算学是可以从亚空间里薅羊毛的!

    看着挺匪夷所思,但确实是这样。

    抗战时期一把三八式成本为90日元,按汇率确实是50美元。

    而斯登冲锋枪在后期甚至能压缩到9美元一支。

    只能说斯登冲锋枪在这方面做得实在太绝了。

    朱涵顺着赵思哲接着说:

    “目前我们已知的结构最简单的轻机枪是毛熊的转盘机枪(DP-28也就是大盘鸡)。”

    “但是哪怕这样,它依旧需要65个零件,里面有大量的切削件。”

    “而据我们拿到的图纸来看,斯登冲锋枪连销钉都算上总共也就47个零件。如果把销钉去掉就只剩不到30个零件了。”

    “看上去依旧很多,但别忘了,它是自由枪机原理的。意味着除了枪管、枪机、弹簧,其他大多数零件是可以直接冲压出来的。”

    朱涵顿了一下,接着说。

    “简单解释一下,我们现在的中型冲压机效率为每分钟20次。”

    “一台冲压机工作12小时能加工出13200个零件。”

    “往少了说,一台冲压机一天可以加工出300支冲锋枪的配件。”

    “对于我们来说,一台冷锻机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多造,它的效率你们也知道。”

    “只需要一台冷锻机再建一个配套精铸生产线,我们就可以在完全不影响步枪生产的情况下搞出冲锋枪。”

    赵思涵继续解释他们的想法。

    “而且冲锋枪的枪管很短,一台冷锻机全力生产太浪费,我们还可以用多余的产能生产捷克式、中正式甚至老套筒的枪管。”

    “配合着现在还没全力生产的弹簧生产线,将这两个其他修理所无法生产的零件提供给部队。”

    “只要枪机还好的捷克式都可以在其他修理所修成崭新的机枪。”

    “换装五六半的部队还能省下大量毛瑟弹,等于变相增加了部队的机枪、步枪数量,可以说一劳多得。”

    赵思哲的话听得指战员们眼神越来越亮。

    如果能修复他们手里损坏的捷克式,再配合上可以连射10发子弹的半自动步枪,绝对可以大大缓解压制火力的不足。

    相比之下,冲锋枪这种可以在近距离泼水的武器的确可以很大程度上补充火力空白。

    到时候鬼子再敢玩肉弹冲锋那一套……

    “而且这还只是从枪械本身说的。”

    还没等众人想完,朱涵就突兀地来了一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