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后来呢?真的是再也没有犯过了,谁敢相信她以前有那样的毛病哦? 本来家里的伙食就特别好了,还给她这么调理,连那人参酒都总是泡给她喝,身子骨能不好吗? 她也是到后来才知道,侄媳妇泡给她们几个姑姑喝的人参酒到底有多贵重了。 也就是当年不知道价格,知道价格她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喝的。 其实不知道价格也劝过,因为也不傻,知道人参肯定值钱的,不过不管是侄子还是侄媳妇,都没管她,让她们喝着就行。 她这辈子没享的福真的都在侄子侄媳妇那享过了,感觉都活够本了。 不过相比较这些,其实最叫她老人家满足的,还是侄媳妇给生的几个侄孙呀。 侄媳妇真的是老宋家的大功臣啊,直接就叫她家这一脉枝繁叶茂起来。 侄孙们全都十分出息,是名副其实的人中龙凤。 宋大姑怎么能不满足呢?真的没有什么别的心愿了。 因为除了侄子侄媳妇一家发展得好,老周家也是一样的。 二孙子周梁,跟着他表叔去干,都是多少的身家了?这小子打小就喜欢跟着他表叔,果然也是叫他捡了大便宜的。 至于大孙子周栋,他也很出息。 起初也只是在县城的家具厂干,但是在八十年代大后期,他表叔就借了他一笔钱,还带他去买了那些机器,直接就在他表叔的帮助下,出来单干了。 后来直接发展成为省城最大的家具厂老板,在他表叔的庇护下,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 两个出息的孙子不说,下面的大豆这些曾孙也不逊色呀,上大专的上大专,上中专的上中专。 下面的蚕豆跟绿豆哥俩后面还进入了县政府单位去工作。 大豆没留县城,因为他去省城那边的国家单位干了。 后面其他小的,也各有安排。 乃至于嫁出去的周采跟李信一家五口,也是一样安安稳稳的。 周大山这个儿子这一房的发展,谁敢说差呢? 唯一叫人唏嘘的,就是周小山这个小儿子了。 这儿子打小宋大姑就知道他心眼不大,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就高不到哪去的。 但后来干的事更是一桩比一桩糊涂跟混账。 她都关起门来打过了,一把年纪了她还打,结果还是打不过来,天生就那样,教是教不了的。 第(2/3)页